今年三夏,除了常见的收割机外,又多了一个身影,那就是秸秆打捆机。
秸秆打捆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在我国,麦稻联合收割作业已经非常普及,但麦稻收获后麦草秸秆散落田间,直接影响秋作物播种和管理,焚烧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人工收集费力费时。使用秸秆打捆机可将农作物秸秆直接打成捆进行收集,方便农民运输、存储,减轻农民体力劳动。麦稻秸秆回收后,可广泛用于造纸、饲料、发电、制板、制炭等行业,且打捆后易运输,易储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三夏,河南省民权县共购置了20台秸秆打捆机,“以往麦秸秆都是被丢弃或一把火烧掉,既污染环境,又危险,还不见钱。现如今,通过秸秆打捆机打捆后销售,一斤能卖一毛钱,一亩地能增收80多元。麦秸秆变成了能换钱的‘金棍棍’!”6月11日,河南省民权县城关镇老城村村民赵普田站在自家麦田边乐呵呵地说。
陕西省咸阳市今年三夏期间,共购置小麦捡拾打捆机械334台,完成小麦捡拾打捆面积20万亩,捡拾小麦秸秆5万吨以上。
近年来,我国打捆机应用比较多的是饲草打捆机,用于牧草的收获和青储,随着国家禁烧秸秆政策的实施,以及秸秆收获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农机部门开始将打捆机开进麦田。
机械性能有待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越来越多的打捆机开始应用于麦稻秸秆的收获,但是其性能仍有待提升。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吨以上,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根据预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秸秆总量将呈增长趋势,至2010年,年产量将达到7.26亿吨。
无论是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造纸、饲料化处理、气化处理还是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收获问题,受农作物秸秆收获机械化程度的制约,目前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受到严重影响。
在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收获机械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三家设备制造商分别是德国CLAAS(克拉斯)公司、美国CNH(凯斯—纽荷兰)公司、美国JOHN DEERE(约翰迪尔)公司。他们生产的装备种类齐全,配套性能高,可实现秸秆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正是由于其机械化水平较高,使得发达国家的农作物秸秆几乎达到100%的再利用(秸秆还田部分除外),欧洲国家的秸秆还出口到中东国家。
但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收获机械处于发展初期,秸秆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成为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瓶颈问题,而且针对我国农业配套动力(拖拉机)较小,田块较小、农民购买力较低的情况,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思路是不可行的。为此,业内专家建议,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国情的秸秆收获机械。根据农机鉴定和推广部门的试验结果,发展小型成套机械装备是我国秸秆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总之,我国农作物秸秆收获机械化程度和机械装备发展程度均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加大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才能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收获瓶颈问题,更好的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