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建立新型工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4-10-10

  建国初,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扎根洛阳。他们为共和国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半个多世纪过去,这批共和国长子,雄风仍在,正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蓄势待发。红色中原行报道组洛阳报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构建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的156项重大工业项目,其中7项落户洛阳,短短四年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一拖诞生,为我国的国计民生做出巨大贡献.拖厂老工人段国栋说,那是一拖最辉煌的时期:

  “第一台拖拉机生产出来时候啊,全国震动了啊, 要的地方特别多,成天排队了,来信一桌子.工人积极性也高,也感到很自豪.谭震林在交工验收时候说,那是个开端啊,中国农机现代化的开端啊.”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一拖见证了共和国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20世纪末,一拖也和一大批老企业一样一度陷入困境. 2010年,他们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了我国农机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的同步。一拖浴火重生.一拖新闻科科长张智磊说,强烈的使命感一直是拖厂人的精神支撑:

  “1959年一拖建成投产的前夕,周恩来总理来视察时候,对一拖人有这么一个嘱托, “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到现在,我们把中国去掉了,我们其实要做世界第一,这也是我们一个愿景.”

  2010年洛阳GDP达到,2321.1亿元,其中二产比重占到60.1%。随着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出现,面临新的挑战,洛阳市发改委副主任苗惠芳说,洛阳市正在积极的推进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

  “建立新型工业体系,来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我市将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业. 靠改造提升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靠产学研军融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靠危机倒逼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