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6日讯(记者 朱智 秦慧英 通讯员 徐龙)“啧啧,现在穿皮鞋都能犁田咯!”今天上午,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新柴方村,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舟”牌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在这里举行现场演示会,来自省农机局、农机鉴定站的专家和全省14个市州的农技推广员共100余人,现场观看了现代农机耕田新方法,该村的李大爷对这一“犁田不用牛,耕田、起垄、施肥一趟搞定”的机器赞不绝口。
上午10时,记者看到演示现场左边一块两亩左右的水田中,一辆1.8米型号的旋耕机正从外围呈圈状向中间作业,由于前端设置旋耕刀片,而底部为履带装置,触地面积较宽,机器驶过的地方,泥烂浆足、非常平整,不到20分钟,整块田已耕作完毕,“可直接插秧”。而右边两块旱地上,一辆同型号的机器正在进行耕种作业,耕种后的土块细碎而均匀;另一辆较小型号的旋耕机则进行着开沟、起垄等操作。中天农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术平向现场人员介绍,旋耕机操作简单、安全、高效,1小时能耕作近10亩。
省农机局局长谢国华边看边点头。他向记者介绍,南方水稻耕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耕”,目前国内市场所使用的轮式旋耕机,每耕作一次,耕作泥层就加深一次,土壤结构破坏严重。而这款旋耕机,创造性地采用履带自走式作业,使之在水田行走时不会陷入到硬泥层,从而保护了农田土壤生态。此外,其“一机多能、一机多用”的特点也满足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非常适用于南方水田耕作,有望成为“江南第一犁”。作者:朱智 秦慧英 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