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巨大
2010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等产品,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显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工信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正在细化各项优惠政策。
我国政府在节能和新能源车的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混合动力车和新能源车数量达到50万辆;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目标是,到2015年,新能源车占到3%~10%的市场份额,以现有汽车增长速度来计算,这个数字在45万~150万辆之间。
除了国家发改委以外,科技部也在酝酿制定“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专项将侧重于纯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工作。拥有越来越多发展机遇的纯电动汽车,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探索出新的方向。
开始领跑国际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领跑国际。这一结论的背后毫无疑问是对我国电动车近10年来发展的一个总结。
据了解,我国从2001年“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通过有效衔接研发培育阶段和产业培育阶段的政策扶持措施,顺利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研发培育阶段,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所需各项技术的研发给予了持续支持,先后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并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优先主题之一。
在加强研发的同时,扶持政策也关注到了对产业化和后续商业运营的前期准备。从2003年开始,选择北京、武汉、天津、株洲、杭州、威海、深圳7个城市作为示范运行城市,开展了不同车型、不同示范运营主体、不同运营管理方式和不同线路的小规模示范;在电力系统内,选择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湖北、湖南7个省市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示范和试点单位。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等内容。
在产业培育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实力和整车研发实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一些汽车制造企业相继推出新能源汽车样车和整车产品,我国政府的政策侧重点逐步转向加强技术研发支持与促进产业形成、发展相结合。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公告程序,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上市销售奠定了基础。
2009年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性的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随后,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北京、上海等13个试点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试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应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中国之路怎么走
不过,黄震在肯定我国在新能源电动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并不避讳我国电动车存在的问题。他直言,我国新能源电动车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未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在发展电动车的问题上,不能只发展电动车,而放弃传统汽车技术;也不能放弃电动车发展。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上看,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相较城市具有更为有利的充电条件,在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若辅以价格补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将率先成为电动汽车的突破口,这不仅能满足低端市场的用车需求,同时也解决目前这些区域车辆更新换代,降低国家在汽车节能减排工作上的压力。实际上,每个国家电动车发展的战略选择,都是根据本国实际的情况做出的。
除了技术问题,业内人士对于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的方法,也一直争论颇多,有人认同从微型电动车起步,然后向全系列车型发展;也有人提出应从简单的微混、中混、全混开始发展,最终达到全电动汽车。
200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启动之时,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指出:“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电池的关键是成本和安全。”对此,陈立泉院士深表赞同,他认为现在应一方面致力于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比如说能量密度从现在的每公斤100瓦时,提高到每公斤200瓦时,甚至更高;另一方面,车企应致力于研发制造真正的电动汽车,而非简单地把现有的内燃机汽车车体拿来装上电池就冠之以电动汽车的名头。
而作为电池行业的资深专家,郭春泰则表示:“电池的成本是单位能量的价格,只要市场真正地驱动锂电池行业,我们的科技进步是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求的。”他指出,降低电池成本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的利用率和技术水平做大市场,做好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