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吴奕)14日, 第七届江苏省专利金奖获奖项目揭晓,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李耀明教授申请的发明专利“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被评为十大专利金奖之一。这个助力农业产业化的专利金奖为何受青睐?为联合收割机配上“仿真手”,李耀明教授昨天向记者解读了其中奥秘。
只要轻轻地搓一搓、揉一揉,人手用很小的力量就能使油菜籽和外壳完全分离。正是受这种人手柔性脱粒方式的启发,李耀明把人手揉搓和机械冲击的脱粒原理结合在一起,率先提出了揉搓冲击低损伤脱粒新方法,发明了短纹杆板齿低损伤脱粒元件。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建模仿真、数据计算和对比试验,李耀明以这个专利为基础开发了适合不同喂入量的横轴流单滚筒、切轴流双滚筒、易速横轴流双滚筒和切纵流双滚筒共4个系列的高效低损伤装置,用上这个装置的新型联合收割机,可以让成熟度高的谷物通过揉搓就达到脱粒效果,达到了“尽早脱粒,尽早分离”的效果。这些脱粒装置破碎率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60%,脱出物杂余减少30%以上,作业效率达到了同类机型的1.5倍,售价仅为国外的30%-50%。
相比之下,传统联合收割机都是采用“打击式”脱粒方式,靠“敲敲打打”达到脱粒的目的,然而遇到比较饱满的谷物时,由于打击力量大,谷物很容易破碎或破壳,导致品质降低。特别是对于油菜和高产水稻,传统脱粒装置都存在脱粒损失大、籽粒损伤严重、脱出物杂余多等共性难题。而李耀明发明的“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则巧妙地解决了以上的难题。
专利评奖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对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否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记者了解到,我国最大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龙头企业、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和江苏常发锋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都运用该专利为核心开发的相关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在短短2年时间内,两个应用企业已经生产专利产品15820台,新增销售收入11.35亿元,利税2.84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以上。沃得农机副总经理邵忠芳告诉记者,通过转让专利的产业化,沃得实现了联合收割机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