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调查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巨野县农机数量迅速增加,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各种农机服务组织也迅速发展壮大,农机作业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业生产燃油消耗总量在1.8万吨左右。2012年3月20日,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上调,按目前柴油销售价格每吨提高600元计算,全县农机化作业成本将增加1000万元以上,如果油价不断上涨,农机用油问题将成为阻碍农机发展和农业生产一道难以迈过的“槛”。可以说,涨的是油价,而降的是农机手跨区作业和种粮大户种粮积极性,必将增加农民负担,严重影响了农户购机热情。
一、油价上涨导致农机作业成本增加。由于近年来巨野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作业对农机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等各个环节基本都由农业机械来完成,柴油价格上涨,势必引起耕、种、收等农机作业价格的上涨。经调查,油价未上涨前,农作物耕、种、收等各环节的农机作业每亩耗柴油基本在19.1升左右,每亩油耗成本在123元左右。油价上涨后,每亩柴油成本将增加10.2元。以每亩地一年经耕、种(小麦)、收(小麦)、耕、种(玉米)、收(玉米)6次作业计算,每亩地每年农机作业仅柴油成本就增加10元。我县独山镇曹楼农机合作社孙言文介绍说:“自己承包的几百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全部靠机械作业,油料开支是生产成本中大头,这次油价上涨,预计全年增加油费开支一万元以上。再加上由于油价上涨引起的农药、化肥、劳动力等上涨因素,种田已没有多少赚头。”其他农机种粮户也有同样想法。一直以来,不断攀高的油价,都是农机户的一块心病,影响了他们农机作业热情和种粮积极性。
二、油价上涨增加了农民负担。农机作业成本的增加,虽然从表面来看是直接增加了农机手的负担,但农机手大多通过提高农机作业收费标准,最终把油料涨价的成本增加部分转嫁到农民头上。目前,我县参与耕种收农机作业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大多是80—100马力的大型机械,拖拉机年作业用油3吨左右,联合收割机单机用油2吨左右,所以农机作业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要支付加油费用。今年的作业量于往年基本持平,但油价上涨,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比如耗油较大的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作业费每亩70元,耗油30元以上,油价占到45%,机手只能提高作业服务费,来消化一部分费用。据了解,现在柴油价格上涨,一亩地的作业成本增加了10元。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机手的作业费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机手的作业费用中用油、维修和利润各占三分之一,现在的用油成本已经达到了近一半,利润剩的越来越少。油价的上涨,加大了农机作业的开支,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农民负担增加。
三、油价上涨加大农机跨区作业的难度。由于油料涨价,导致农机作业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压缩了跨区作业的利润空间,致使农机跨区作业,尤其长距离的跨区域作业更加艰难,势必造成农机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麦收跨区作业期间,各省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都集中到安徽、河南等小麦成熟早的省份,依次向北收割,车多作业快,竞争激烈,作业价格很难上涨。另外,机手参与跨区作业,路途较远,用在路上的耗油费用也很大,跨区作业受益不大。据调查,今年参与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会相对减少,因油价上涨,他们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四、油价上涨导致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下降。近几年来我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较好,农业机械普及率不断提高。由于油价上涨,农机经营效益降低,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能耗大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本来农民的购买能力就不强,油价再不断攀升,必然会制约大中型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五、油价上涨影响了农机管理工作。由于柴油涨价,导致许多农机经营者不愿出门作业,致使大量农机具闲置,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许多农机经营者因用不起而将机具封存闲置,造成农机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闲置机具不参加年检,机主不参加培训,有的新购机具不上牌,导致挂牌率、年检率下降,也对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农用柴油供应服务体系。将农用柴油与道路交通用油分开,在各加油站开设农用柴油专用窗口,参照外地做法,由农机、石油、石化公司根据当地农机具拥有量及种植面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忙专用柴油供应方案,石油供应公司按供应方案及时组织油料,机手凭本人身份证或行驶证到指定加油站加油,供应价格不得高于加油站零售价格。对农机用油应敞开供应,并在农忙季节,允许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辆等作业机械凭行驶证或跨区作业证自带容器加油,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对机手进行倾斜;同时加强资源调度,保证农忙季节农机用油。
二是采取符合农村及农民生产实际情况的农机田间作业燃油补贴政策。燃油补贴直接向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从而降低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作业成本。在农机作业价格主要取决于农机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下,柴油涨价的负担转移到农机户身上,因此,国家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机作业的燃油补贴力度,另一方面要把补给种地农民改为直接补给农机户,由农机部门编制农机作业用油供油计划,采取油票或加油本的形式,直接落实到每台作业机械,谁作业补给谁。
三是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做好农用柴油价格的合理控制。针对粮食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油料供给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
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增加补贴资金额度、单机购置补贴比例。省、市、区各级也要配套好资金,出台相关政策。同时发挥好补贴资金的拉动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激发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五是加快节能环保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大型复式联合机械、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作 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大力推广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机具新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尽可能节约用油。(周长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