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再上调,我市0号柴油价格也蹿至历史最高位。对此,我们就农用柴油价格上涨,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部分新购机户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机手普遍反映,因柴油价格上涨导致农机作业成本增加,造成负担加重,个别农机户因为成本增加将机具而闲置,而每年的秋收冬种时期,还会出现农用柴油供应难的现象,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一、影响因素
1、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农机作业成本主要包括燃油费、维修费等,燃油费已成为农机作业成本的最大因素,据农机户反映,他们在开展机耕、机插、机收作业服务中,仅因油价上涨,每亩作业成本增加5-6元,现在机耕、机收作业环节已基本是微利,与往年比较,机手都感到油价涨幅过大,农机经营效益明显下降。
2、影响了农民购机积极性。虽然国家对种粮农民给予了燃油补贴,但实行的是“普惠制”,不管农民是否用机械种地,都普遍享受农机作业燃油补贴。尤其是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不但没有起到调动他们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的作用,反而挫伤了他们购机积极性。碧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范长青反映,合作社年用柴油都在20万元以上,现在油价每公升上涨了0.48元,仅此一项年增加成本近10万元,特别是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成本更高。虽然国家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实行补贴,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柴油涨价,农机经营效益降低,也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加重了农民负担。燃油价格的上涨,机手为了增加收入导致增加农业机械的作业收费,而这些最后都转移到农民身上,使农民负担加重。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农民尽量减少投入,尽量减少农机作业量,能浅耕不深耕,机械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油价上涨,有的农机闲置,购机户负担也相应加重。
二、建议与对策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燃油补贴政策。制定符合农村及农民生产实际情况的农机田间作业燃油补贴政策,燃油补贴直接向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从而降低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作业成本。在农机作业价格主要取决于农机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下,柴油涨价的负担转移到农机户身上,因此,国家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机作业的燃油补贴力度,一方面要把补给种地农民改为直接补给农机户,可由农机管理部门编制农机作业用油供油计划,采取加油卡的形式,直接落实到每台作业机械,谁作业补给谁。
2、建立农用柴油供应服务体系。将农用柴油与道路交通用油分开,在各加油站专设农用柴油专用窗口,根据全市农机具拥有量及种植面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忙专用柴油供应方案,石油供应公司按供应方案及时组织油料,机手凭本人身份证或行驶证到指定加油站加油,供应价格不得高于加油站零售价格。
3、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措施。重点做好农忙季节农机用油的宣传工作,保证柴油的充足供应,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根据机手需要,对没有加油站的重点区域,开展定时、定点、定量巡回送油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免费开展“送油到田间,服务到机手”等便农活动,深入到农户、到田间、到地头开展流动加油服务。
4、推广节能环保新机具。加大高性能环保机具推广力度,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尽可能节约用油。
5、强化监督检查。在重点农忙季节,农业部门与当地石油公司及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加油站销售检查的力度,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农用柴油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农机柴油市场的稳定和价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