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农业新闻网,再打开农民日报——农民日报不单单是一张报纸,而是全媒体概念,在建立对接平台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中西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李永武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图为与会者和他交流如何参与构建平台的话题。
(本报记者 张建堂 摄)
本报讯(记者 朱先春 赵洁) 5月21日,由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主办的金融支持中国农机工业发展(银企对接)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部分农机企业与农银金融公司进行了对接洽谈,短短一天时间,黑龙江鹤岗市世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安徽金农会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参会企业便与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本次会议是农民日报社为农机行业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与会代表认为,会议为农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了一个对接平台,让农机企业可以详细介绍自己的融资需求、项目优势,帮助金融机构找到最佳的投资对象、合作伙伴,以实现农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利共赢。
金融租赁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常规的融资模式,已发展成为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的第三大融资方式,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金融租赁业务的公司,在“三农”领域开展金融租赁业务是该公司的业务重点。会议得到了一批有融资需求的农机企业的积极响应,通过这一平台,农机企业可以在发展中得到金融支持,这对企业来讲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如此,还能结识一批同行朋友,有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据调查,从需求方面讲,近几年,由于银根紧缩,不少农机企业贷不到款,许多好的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而从供给方面看,我国总体金融政策是支持“三农”、支持农用工业发展,但在具体操作中,因为种种原因,金融部门一些好的贷款模式没有得到推广,资金与项目的对接难以有效实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日报社着力搭建了此次对接平台。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农业机械化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后,金融租赁这一工具进入农机领域,可以很好地把目前已经形成的农业与财政有机结合的农机推广机制结合起来,成为农机领域财政、金融、农业部门有机结合最佳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来自60多家农机知名企业和10多家大型农机合作社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孙林、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胡乐鸣、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朱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孔志峰分别在会上作报告和致辞,农民日报社副社长季林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