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2年十分糟糕的开局以及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忧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尽管国内外市场下行因素形影相随,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但拉动和促进市场上升的利好因素却始终是主流。预计2012年及未来三五年间,国内拖拉机市场仍将会高位运行,持续企稳增长。
一、支撑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利好因素:
1、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引领作用
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连续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把加强农业科技列为核心内容。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和倾斜力度逐年加力: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还将进一步增加,其中已经安排拨付首批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36亿元,同比增长23.6%。全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总额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比2011年的175亿元增长25亿元以上。按照行业公认的补贴资金拉动比1:3.6匡算,今年全国农民用户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渠道实现的农机产品销售收入将突破800亿元大关,同比增加额约200亿元。若以去年的农机工业总产值为基数推算,2012年,仅补贴资金增加对行业增速的贡献率就高达6.9%左右。
2、农民购买力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我国“三农”基础日渐向好,初步实现了农田增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对于拉动农民用户购买力的增长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据农业部消息,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年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11424亿斤,八年间提高了2810亿斤。而伴随中国粮食喜获大丰收、农产品提价、农业产出率提高、国家保护农民工权益以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预计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将在10%以上,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也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二)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消费层次排序和消费支出序列,绝大多数农民投入生产资料方面的消费支出先于生活消费性支出,据此判断,增收后的农民将会把更多的积蓄用于农业生产资料,而农业机械必将是其重点关注和优先选择的消费对象之一。
3、农机市场刚性需求驱动作用
(一)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持续深入以及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农业机械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P#
(二)我国农业连年丰产增收,农机机主作业收益相对稳定,也是农机市场长旺不衰和农机具购买力持续火爆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据业内企业市场调研资料显示,虽然由于农机产品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手作业服务性收益率的增长,但去年我国大轮拖和联合收获机机手的平均净收入仍分别达到了2.55万元和3.2万元。按此水平计算,大轮拖和联合收获机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1年3.3年。这一收益水平对于大约六成以上的农民用户而言,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产业及市场环境优化的助推作用
(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科技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可以预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与其配套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必将拉动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先进适用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高端复合式新机具产品的市场需求趋旺。
(二)国家及各地相继出台的鼓励报废淘汰老旧农机具的新政必将推动和加快大批濒临或超过服役年限的手扶拖拉机、中小马力轮式拖拉机更新换代步伐。
(三)除此之外,国家鼓励土地深松、深耕等先进的耕作方式适配机具的产业政策,必将加速这些新型机具的发展,这对于拓展拖拉机等动力机械产品的市场作业领域、提高市场规模都将产生积极而持久的促进作用。
二、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下行因素增多,补贴资金摊薄;保有量持续抬高,同质化竞争加剧。
(一) 2012年国内经济形势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方面挑战,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大,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企业生产成本,企业资金紧张等,都将对企业综合运营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二)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加大。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可能出现回落,必将对中国拖拉机等农机产品出口形成不利影响。
(三)国补资金的补贴重点逐步向大型玉米收获机械、设施农业、大棚机械、植保机械、奶业以及各地特色农业转移。
(四)2011年末,国内市场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已经突破430万台大关。保有量的激增使得机手作业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用户的作业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机手收益降低和不理想,导致以收益驱动的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农民购买农机欲望下降。
(五)我国主要作物机耕率程度超过95%以上,全国除部分丘陵山区外,土地耕作基本实现机械化,大中轮拖市场将由增量拉动向存量调整转变。
(六)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国内拖拉机行业或将演绎价格拼杀的低端化竞争局面。各品牌产品系列不断完善,产品可靠性、适应性、改进节奏不断加速,使得企业间的产品自身差异化程度日渐式微,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市场角逐更加激烈。
三、综合上述因素,作出如下分析预测:
1、拖拉机市场高位企稳增长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判断未来我国拖拉机市场将呈现高位增长、企稳发展的总体格局。此间,虽然存在市场竞争因素诱发的数量和程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发展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预计未来3-5年间,我国拖拉机市场仍将延续当前持续高位增长的基本走势,市场销售总规模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至于对今年元月份出现的同比大幅度下滑局面,业内分析认为,其中包含有较大的偶然性因素。其中最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今年冬季我国东北、西北及冬麦区等多数地区气温偏低,农机市场启动时间延迟所致。
二是国家严格补贴操作程序,强化市场监督检查,补贴实施过程趋于复杂化,多数省份的农机补贴方式及额度尚未完全明确,用户持币待购、观望。
三是由于国家农机补贴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违规提前操作补贴的现象基本杜绝,因此影响市场实际销量。
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内企业营销的发力,今年开局不利的局面将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得到追赶和弥补,2012年全年的大中轮拖市场总规模仍将再创新高,行业增速仍将保持不低于两位数的幅度。其中,大轮拖增幅5%左右,中轮拖增幅15%上下,小轮拖增长3-5%。#P#
2、2012年拖拉机市场销量预测
根据多重因素预测,2012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大中轮拖总销量将突破40万台大关。其中,70马力以上大轮拖在14-15万台之间,25-70马力中轮拖25万台以上。25马力以下小轮拖预计在39-40万台之间徘徊。拖拉机产品继续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3、2012年拖拉机竞争格局变化
预计2012年国内拖拉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呈现下列变化:
(一)大轮拖市场前三家销量集中度高的竞争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但随着众多企业产品线延伸和转型,以及新进入者增多,市场会将进一步分化。
(二)中轮拖因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进入者更多,竞争更趋激烈,行业重新洗牌亦不可避免。
(三)小轮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前四强对市场竞争的把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将在四巨头之间展开。
但用户才是市场的裁判员和最终的决择者,那些缺乏创新能力,以低质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企业终将难逃被用户唾弃的命运,而不断坚持创新发展,以提高品质、先进技术、高附加值、优质服务等高层次竞争为法宝的企业必将得到更多用户青睐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因此预测,2012年将是以服务竞争、品牌竞争等较高层次竞争快速发展之年。
4、2012年拖拉机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冬麦区和东北、西北仍然是我国大中型拖拉机重要的目标市场。冬麦区由于近年来大中轮拖高速增长,社会保有量激增,机手效益下降,影响农民购机热情,同时受从众消费心理、地方补贴政策倾向和补贴方式变化等影响,需求势头将有所减弱。而东北、西北、南方等市场区域,在粮食增产规划、农机化快速发展和补贴政策导向的影响下,预计市场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在大中拖的市场需求中,产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的变化。
东北、新疆、兵团及农垦仍然是四驱大轮拖的主销市场;冬麦区市场需求也将由当前的以两驱、四驱产品各占半壁江向四驱为主转变,特别是在国家对深耕、深松等倾斜政策的鼓励下,简易型四驱产品将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西北、冬麦区、南方水田、东北水田等用户对中轮拖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特征更偏向于机械的性能优越、可靠性高、乘驾舒适等方面。山区、丘陵、蔬菜和果园种植对结构紧凑、功能齐全、适应农艺要求的中轮拖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产业倾斜政策也将会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提速,进一步激发这些区域潜在的市场需求。
5、未来拖拉机市场需求结构预测
大中马力轮拖产品在品质和产品配置上要求更高,更加注重人性化、精细化、适应性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及生产方式。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排放法规及节能环保对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档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轮拖方面,用户追求更大功率、更高作业效率的产品,未来拖拉机功率上延趋势将持续发展。虽然大轮拖整体市场需求仍主要集中在70~100马力段,但100-130马力段将高速增长,所占份额不断扩大,130马力以上产品需求也将继续增长。动力换档、CVT、导航系统、电液控制等功能性需求将成为未来大型拖拉机主流趋势。
中轮拖方面,主要以升级换代和新功能、多功能需求为主。随着产品功率段上延,25-30、30-40、40-50马力中轮将拖持续增长,并占据中轮拖主流市场份额,50-60马力产品相对稳定,60-70马力段销量进一步下滑,表现为向大轮拖过渡性产品。受农艺要求、种植结构、地形地块限制等因素影响,专用型中拖发展加快,果园型、中耕型、窄轮距等特种需求将会是今后中轮拖发展的“新势力”。
小轮拖产品,同样存在功率上延和功能性开发的需求特征。预计未来马力段将转向20-25马力段为主,20以下需求空间将让渡给手扶拖拉机产品。功能、性能与价格将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三大首选要素。
6、2012年拖拉机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拖拉机整机方面,可靠性指标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综合电控技术实现节能高效,安全性、舒适性、维护保养方便性不断提高。
传动系技术方面,可实现机械传动、动力换档、无级变速模块化多种配置;在国内,动力换档、动力换向技术将得到初步应用,并开始涉足无级变速应用研究;在国外,动力换档已成为主流配置,CVT传动系应用将进一步加快;同步器换档、HST传动技术、电液操纵等技术将在中小轮拖产品上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液压悬挂系统方面,系统可靠性指标进一步提高;国内电控悬挂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同,闭心负荷传感液压技术得到初步应用;国外闭心负荷传感液压技术和电控悬挂仍是主流配置。
驾驶室技术方面,驾驶室安全性、密封性、舒适性进一步改善;驾驶员耳旁噪音明显降低;驾驶室悬架技术广泛应用;人机环境更加和谐。
电子控制方面,整车控制系统上分布式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广泛,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整车管理上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网络管理、3S(RS、GIS、GPS)技术的精准农业及远程通讯快速发展。显示监视上智能化数字化性能监视系统、虚拟终端得到普遍应用,可视化及实时性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