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份,大棚蔬菜拔园便进入了高峰期。但像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棵子拔起来,对菜农来说是件麻烦事,费时费力不说,还常清理不干净。为此,圣城街道崔家村农民张学吉研制出了一种拔秆器,专门清理蔬菜棵子,并且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已开始生产,深受菜农的喜欢。
7月12日上午,笔者来到张学吉家。刚进门,就看到张学吉正在制作他的专利产品拔秆器,在门口的一侧,还竖着四五个已经制作好的产品。
张学吉告诉笔者,每年到了蔬菜拔园的时候,大棚里的蔬菜棵子很难拔,一个人拔一天也拔不完一个棚,菜农时常发愁。张学吉想,能不能发明一种省力又省时、专门拔蔬菜棵子的工具?于是他和邻居王延祥说了这种想法,没想到俩人一拍即合。
2011年5月份,他就和邻居王延祥正式研究这种工具。2011年6月份,经过反复试制、多次改进,张学吉的拔秆器有了“名目”。“我主要采用的是杠秆原理,告别了过去纯‘手工’拔棵的模式。”张学吉告诉笔者,过去蔬菜拔棵有两种方式,一是纯“手工”方法,菜农用镢在根系附近镢一下,根系松动后再用手将根系拔出,但是这种拔棵方式较费力,并且很麻烦,另外还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根系会残留在土壤中无法全部拔出,为下茬蔬菜生长留下隐患。另一种方式是用菜农俗称的“拔钩子”拔棵。“这种‘拔钩子’是菜农们最常用的,但是太费力气。”张学吉说,用“拔钩子”完成蔬菜拔棵,需要一只手拿着“拔钩子”用力,另一只手接触蔬菜棵子,完全是个体力活。
而张学吉设计的拔秆器长约1.5米,主要分为夹头、支架、“T”形插销、手柄四部分。具体用法是:将拔棵器的支架打开,“T”形插销扭至最右边固定住支架,防止滑脱,然后用夹头夹住茄子植株基部,借助身体的力量下压手柄,可轻松将棵子拔出。使用完毕之后,将“T”形插销扭回,收起支架即可。
随着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张学吉又对拨秆器进行了改进,虽然操作原理一样,但是比2011年设计的拔秆器更加省力。“改进后的拔秆器样式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夹头处和手柄处分别增加了一个‘推棵刀’和拉手。”张学吉说,拉手是用来操控“推棵刀”的,当拔秆器拔完棵子时,夹头容易被棵子卡住,菜农还需要弯腰将夹头上的棵子摘除,有了“推棵刀”之后,菜农不必弯腰,轻松按一下拔棵器上的拉手,“推棵刀”就自动将夹头上的蔬菜棵子推下。“这种改进后的拔秆器好不好用,试试就知道了!”说完,张学吉将笔者带到他的大棚里演示了一遍。张学吉说,过去两个人拔一天蔬菜棵子,60米长、12米宽的大棚最多拔3个。而用拔秆器,一个人一天能拔4个棚。
拔秆器除了省时省力,还携带方便。“改进之后,‘T’形插销不仅可以固定住展开的支架,还可以使支架合上后也能固定,携带更便利。”
张学吉改进后的拔秆器现在已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唯一的缺点就是生产量太少,每天只能产十余个拔秆器,完全靠我一个人手工制作,根本不能满足菜农的需求。”张学吉说,如何大批量生产,让更多的菜农享受到拔秆器的实惠和便利,是他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目前,聊城、青州、临朐以及寿光本地的菜农经常慕名来购买张学吉的拔秆器,在使用过程中,大家对张学吉的发明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