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祝何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植物保护机械(以下简称植保机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为91.8%。从近几年的植保机械产品质量国抽结果来看,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并保持稳定。
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产品质量抽检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零部件质量不够过硬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植保机械行业。我国植保机械行业整体上仍处于拼价格战的低端时代,亟待向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的“高端”时代发展。
植保机械一般是指喷洒化学药剂的机具,主要包括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植保机械用泵、动力喷雾机、喷杆喷雾机、烟雾机、风送式喷雾机等几大类产品。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河北、江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9家企业生产的158种植保机械产品。包括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植保机械用泵4个品种。经检验,145种产品符合标准规定,其中,抽查的34种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植保机械用泵产品均符合标准的规定。抽查发现有8种背负式电动喷雾器、5种背负式喷雾器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整机密封性能、药液箱坠落试验、液泵过载保护、药液箱容量、过滤装置项目。
据了解,截止到今年7月,植保机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27年,主要抽查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等几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机具。从抽检结果看,2008年之前的几年,产品合格率基本上一直在60%至80%之间徘徊,而近5年合格率逐渐稳步上升,稳定在80%以上。
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处处长梅成建表示,国家监督抽查集中在几种常用的背负式植保机械,符合农业生产以及市场的客观实际,因为抽检的产品属于生产量大、使用面广的植保机械,在市场中占有较高比重。另外,考虑到近几年我国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后,机动植保机械发展较快的实际,建议加大国家抽检产品的覆盖面。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生产单元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少而分散,加之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落后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购买能力不足,决定了目前我国的植保机械只能以小型背负式植保机械(如背负式喷雾器)为主、机动产品为辅的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植保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除产品结构需要优化外,植保机械行业发展存在的另一问题是,产品零部件质量尤其是手动喷雾器关键零部件(如空气室、药液箱、喷射部件)质量问题突出,外购件质量难以控制,这也是多年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之一。国家标准《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GB 10395.6-2006)规定,喷雾器药液箱经3次坠落实验后不应渗漏和破裂。抽检结果显示,药液箱坠落试验不合格是产品质量抽查中常见的问题。
梅成建表示,低端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用户对价格特别敏感,背负式喷雾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个别企业偷偷在药箱上做手脚,偷工减料,比如采取降低厚度、增加回料比例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致使植保机械产品零部件质量不过关。
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兵,在其2010年底发表的论文《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国在册的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生产企业100余家,但是90%以上的生产企业完全是购件组装。组装产品的质量不仅依赖于零配件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装配技术水平和整机出厂检验技术水平,零配件企业主要靠较低的价格争取整机组装厂家,随之伴生的是低劣的质量。
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第六部分 喷雾机和液态肥料撒布机》正在征求意见,相比旧标准GB 10395.6-2006而言,新标准对于相对先进高端的自走式和车载式植保机械产品增加了很多要求,并逐渐向国际接轨。有关人士认为,此标准出台后,将推动相对高端的植保机械产品快速发展。《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