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温总理来湘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我县农友公司董事长刘若桥作为农机行业的唯一代表参加座谈会。自6月份以来,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先后两次调研双峰农机产业。之后,湖南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特别是湖南省发改委与省农机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到双峰调研农机产业。如此密集的调研,用备受关注一词来概括并不为过。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双峰农机产业,真正把双峰农机产业打造成建设湖南“四化两型”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亮点工程的思考。
一、引起关注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全省正在编制湖南省农机产业发展规划。7月26日,湖南省农机局下发《关于推荐农机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湘农机产发〔2012〕85号),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机局及有关农机企业申报农机项目。文件提到省农机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经与省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会商,把农机产业作为推进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两型产业的亮点来抓,加快推进湖南农机产业发展,将编制湖南省农机产业发展规划。对双峰农机进行调研是题中之义。
(二)双峰农机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农机产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双峰农机产业基础牢,50年代起步,70年代奠定基础,80年代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碾米机械为主体的农机产业迅速崛起,其中组合米机占全国米机市场的70%,多年的发展累积了雄厚的人才、技术基础和销售市场优势,历来在全省乃至全国农机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更是被省经济委员会授予“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被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称号。
(三)县委政府历来重视农机产业的发展。自2002提出“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以来,到近几年提出的“品牌整合、资产整合、产业整合”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字号农机品牌、创建上市公司、创建百亿产业集群”为战略目标的提出,乃至今年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确定的“深度整合、整体提质”,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县委政府对农机产业的重视有加无减,促使传统农机产业有效整合,迅速转型升级。2011年,我县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成功申报全省首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与省农机局成功签订《关于加快双峰农机产业发展的协议》;2012年开始实施的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在25家重点帮扶工业企业中就有农友、五丰、定园、湘源等8家农机装备及农机配套企业。2011年农机产值1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2012年上半年产值达12.8亿元。
(四)双峰农机产业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我县农机企业众多,经过2007年以来的产业整合,产品结构、技术基础、销售市场等要素资源重新得到优化配置,传统农机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远离了“差、乱、弱”。涌现出了农友、五丰、定园、湘源、劲松、金峰等一系列向现代化管理进军的规模企业。二是龙头企业强势崛起。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整合升级过程中,农友的成功整合和迅速做大做强,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农友联合湖南大学、株洲现代农装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湖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与10多家农机企业和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组建湖南娄底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县农机企业科研、开发提供了发展平台,带动作用明显。三是产品结构优化。新开发了多用农田作业机、水稻联合收割机、育插秧设备、微耕机、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质气化炉及栏养设备等一批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近200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友机械集团、县农机产业办成为碾米机械的国标和行标的制订者与修订者。收割机械、耕耘机械、装载机械发展进程加快,将有望取代粮食加工机械、运输机械等传统产品成为全县农机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四是市场有优势。一支近万人的农机销售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甚至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把双峰的农机产品销出去,把外面好的农机产品、信息、技术引回来,实现了双峰农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1997年筹建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现已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农机机电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连续三届被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评选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连续6次成功举办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市场辐射湘、鄂、川、云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二、我县农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国家、省政策的强力支持,特别是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工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是全省正在编制农机工业发展规划,农机工业被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四化两型”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亮点来打造,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后几年,是我省农机产业重新洗牌,加快发展的关键期。
严峻的挑战。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有差距。例如株洲现代农装虽然起步晚,但现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水稻、油菜等全程机械化生产企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国外农机巨头美国的约翰迪尔和爱科、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马、意大利赛迈道依茨纷纷进驻中国抢占市场;国内汽车企业奇瑞重工进驻农机行业取得巨大成功;全省各地普遍重视农机产业的发展,目前长沙、益阳、衡阳、汩罗、株洲等地农机发展迅猛,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企业都对农机制造业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已涉足农机制造业,“十二五”期间的湖南农机将迎来强劲的发展,同时给双峰农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土地、人才、技术要素等瓶颈一直制约双峰农机发展壮大,农机产业深度整合、整体提质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三、双峰农机产业如何顺势而为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战略科学可行,目前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找准切入点,把传统农机产业打造成全省有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建议迅速组建班子,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双峰实际,及时修订《双峰农机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争取双峰农机产业列入全省农机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力争全省农机工业发展的政策、项目、资金向双峰重点倾斜,双峰农机产业园纳入全省的“一园五区”战略重点,农友、五丰、湘源、劲松等10家以上规模企业纳入全省100家重点扶植企业。
(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目前,正在由省发改、农机等部门编制《湖南省农机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省农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应该充分利用我县与省农机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省委省政府重视农机产业发展、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省级扶贫县等有利条件,争取发改、经信、财政、农业、农机等省直部门对双峰农机产业的重视,抢先一步抓住机遇。
(三)找准切入点。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植农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双峰农机产业发展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坚决贯彻落实政府已出台的做大做强农机产业的政策措施。二是全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农友、湘源等农机企业尽快上市。三是加快双峰农机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有规模、有潜力的农机装备及配套企业入驻,拉长产业链条。四是推进技术创新力度,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促进产业的升级改造。五是积极实施双峰农机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重点支持农友、五丰等规模企业瞄准世界一流农机企业,引进一流农机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规模企业到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解决高级人才引进难、产品开发创新难问题;设立境外组装分厂、销售平台,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