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机化科研开发成果丰硕 十五项新机具获国家专利

发布时间:2014-10-10

  有十五项新机具获国家专利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定西讯(记者王朝霞)记者从近日在定西市召开的全省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大力推进农机化科研开发与推广,突破薄弱环节瓶颈制约,拓宽农机化科技推广领域,研发出一批适宜主导产业的机械化技术,着力推广主导产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提高了我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我省大部分耕地为山地、丘陵和坡地,实施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成为我省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全省农机部门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特点和农机化生产多样性需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先后研制开发新机具140余种,获得国家专利15项,获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12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有1216个农机产品通过省级农机推广鉴定。机械化谷物收获技术和机具基本成熟,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研发实现突破,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研发成果已成熟转化。

  我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为突破口,结合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136万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58.36万台,其中,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玉米联合收获机数量达到500多台,深松联合整地机械超过4000台,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达到1万多台,以全膜双垄沟播覆膜机械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机械和以垄作垄膜沟灌机械为代表的灌区高效节水机械发展迅速,总量分别超过7万多台和2万多台。通过大力推广农机化科技,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7%,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37%和27.6%,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实现粮食连年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原标题:甘肃农机化科研开发成果丰硕 十五项新机具获国家专利)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