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能成为发明家?没错,在千阳县还真有这么个大名鼎鼎的农民发明家。他就是年逾花甲的千阳张家塬镇曹家塬村村民李宝智。
提起李宝智的发明,还得从地膜玉米种植说起。近年来,千阳县积极推广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地膜玉米由于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然而,地膜玉米种植费时费力,且当下很多适合机械带动的覆膜装置,均需较大动力,在一些山坡地或者小块地带,大动力农机并不适合操作。能否有一种覆膜机既省时省力,又能适应所有地形?思来想去,李宝智决定自己改良农机用具。
说干就干。2010年10月,老李买了三角铁、铁轮等材料,画了几张草图,就在家“叮当”忙活开了。一些不理解他的乡亲嘲笑道“这把年龄了,还能得当起了打铁匠”。然而面对冷言冷语,老李却不为所动。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就在家挑灯夜战。怕吵到邻居夜间休息,他甚至用砖头封堵了自家窗户,整夜整夜的忙活起来。
可改良农机只靠辛苦是不够的,没有专业知识,一切都是空谈。虽然自己是高中文化程度,在村里也算个秀才,但要搞发明,自己积累的知识还差得远呢。于是老李铆足劲,宁可不抽烟不喝酒,也要省下钱来购买专业书籍。每次骑车到县城,他一定会去书店看两三个小时的书,时间长了书店老板都认识他了。遇上看书还不懂的问题,他就上网查答案,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半年下来,老李先后十余次修改设计图纸。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4月,他研制成了第一台多用覆膜机。
老李研制出的覆膜机,具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中通过轴承依次安装有卷膜轴、压膜轴、覆膜轮轴,成本只需260元。使用时,也很方便,只需将前端的外翻犁翻开土壤开沟,将卷膜轴上的地膜铺入沟渠后,再通过后端的内翻犁将土壤翻卷到沟渠内掩埋地膜,便能瞬间完成覆膜工作。看到老李终于倒腾出了新东西,村民们很是诧异,再看到如此便捷的操作,大伙也纷纷上前试用,都喜欢上了这个轻巧的覆膜装置,一个个向老李竖起了大拇指。
县科技局的工作人员听说一位普通农民竟搞出了发明,赶忙跑来看个究竟。发现老李改进的这种多用覆膜机,不仅可以解决大风天气、干旱多雨等条件下不能覆膜的难题,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三个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在两个人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而且制作成本很低,都对老李赞不绝口,还主动帮他联系申请专利的事。终于,今年6月,老李发明的多用覆膜机以其可在多种天气下覆膜、省工省力、节省地膜、经济实用等特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老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家。如今,面对大伙的赞扬,老李却很谦虚:“大伙生产生活太苦了,只要我的付出能帮到大家,我就很开心!”(本报记者 乔佳妮 通讯员 胡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