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收获机械市场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4-10-10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  王  宾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沈阳)

    首先感谢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农机工业协会共同主办这次“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给我们提供了行业内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我认为机会难得、机会宝贵。下面,我利用此机会,就2012年收获机械市场形势做一回顾、对2013年市场走势做一预测,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自走式小麦机市场。
 
    1、自走式小麦机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小麦收割机市场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经过了十余年的市场“预热”期,九十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发展”期。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在跨区麦收作业这种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壮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由之前的“平稳上升”、到“跨越发展”、到“跌宕起伏”、再到“市场稳定”四个发展阶段,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年至2010年期间,小麦机经过了“大起大落”极不平稳的发展期,出现了03/06/09年三个“需求高峰期”,销量分别达到了4.32万台、4.87万台、6.2万台;04/07/10年三个“需求低谷期”,尤其是2004年销量探底1.85万台。2010年以后市场回归理性,市场趋于稳定,年需求在3.5万台左右徘徊。
 
    总体来看,从2003年到2010年这几年,虽然年需求量及不平稳,但是这8年是小麦收割机市场发展最快的时期。到2012年,参加麦收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已达51万台,其中有32万台参加了跨区机收作业,促进全国小麦机收水平达到88%,小麦主产省区的机收率已经超过96%。
 
    从小麦收割机产品发展历程看,产品不断升级,主要表现在:
 
    喂入量不断升级。2009年以前,“-2”一直是自走式小麦机联合收割机的代名词。中原地区(冬麦区)小麦机联合收割机以2公斤/秒喂入量产品为主导,3公斤/秒喂入量产品需求较少,3公斤/秒喂入量以上机型需求主要在东北、西北地区,3公斤以上中大喂入量产品在中原地区除个别农场需求外,地方需求几乎没有。自2009年开始,中原区域开始由一统多年的2公斤产品向2.5公斤、3公斤、3.5公斤喂入量机型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了5公斤/秒喂入量产品;东北、西北地区由4公斤产品向6公斤、7公斤、8公斤喂入量产品发展。
 
    配套功率不断升级。2000年以前,“-2”机型几乎全部是配套50马力发动机,2000年以后,随着“-2”机型喂入量的升级,功率逐年升级,由50马力逐年升级到65马力、70马力、80马力、90马力,一直发展到目前的110马力。
 
    人机工程、产品外观不断升级。1997年以前,自走式小麦机联合收割机基本都是驾驶台,没有驾驶室,1997年后开始推出单人驾驶室产品,方便了机手的跨区作业。自1998年福田进入小麦收割机产业后,引领了小麦收割机人机工程的变革,不仅推出了双人驾驶室产品,而且产品外观开始升级,追求豪华、舒适、操作方便。
 
    2、2012年小麦机市场先抑后扬,但总量下滑趋势难以逆转
 
    相信业内同仁都有同感,今年上半年小麦机整体市场需求疲软,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事实如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自走式小麦机整体市场同比下滑幅度达到30%,销量仅在2.4万台左右,创下了自2008年以后四年来的“同期最低记录”。
 
    其实,上半年小麦机市场这个结局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去年“三夏麦收”一结束,稍微有点市场感悟的人士,就能从机手的收益满意度中嗅觉到了第二年上半年的市场需求走势——“机手收益下降,直接影响到潜在用户购机热情,明年小麦机市场必将遭遇‘寒冬’”;在去年下半年的市场运行中,小麦机生产企业也切实感觉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市场启动缓慢,促销活动效果一般,用户比较‘淡定’”。记得在去年10月份郑州全国会期间召开的行业市场形势分析会上,我也对2012年小麦机市场环境做过分析,在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预测——“2012年小麦机整体市场需求总量在3.6万台左右,下滑10%左右。”

    事实果真如此,而且2012年实际下滑幅度将超过我当时的预计,2012年实际销量可能在3.4万台,下滑15%,比我当时预计的还要下降了2000台销量。我认为,影响上半年小麦机市场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保有量较高。中原区域中小喂入量小麦机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社会保有量几近饱和(50万台左右),市场空间受限,虽然有相当比例的小麦机接近报废,需要更新换代,但国家还没有出台报废补贴政策,更新换代进程较慢;
 
    二是用户收益下降。随着社会保有量的增加,机器跨区作业半径缩小,作业时间缩短,机手收益得不到保障。2011年麦收,机手收益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2012年潜在用户购机积极性;
 
    三是补贴存在变数。2012年虽然继续有小麦机补贴政策,但是各省补贴政策存在较大的变数,小麦机市场作为成熟市场,有些省份不作为补贴的重点,存在补贴额度低于国补标准或资金受限等不利因素;
 
    四是购机群体减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进一步吸引农民进城务工,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减少,农机购买群体在减少;
 
    五是农民投资趋于理性。收益的下降,使农机投资回报期延长,农民购买行为趋于理性,在打工挣钱与经营农机挣钱选择上“精细算账”,不在盲目跟风购买;
 
    六是农民投资农机方向转移。部分目光长远的农民和小麦机的老机手,看到了小麦机市场的饱和程度,在新购买或者更新换代再购买时,选择了市场空间相对较大、补贴额度较高的玉米收获机,这也是玉米机快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在以上六大因素中,最为直观的就是用户收益的影响和补贴政策的影响。从今年机手收益调查情况看,今年机手纯收入平均在2.5万元,较去年的平均2.0万元有了一个25%的增长。这个利好因素将为2013年小麦机市场带来了较好的刺激拉动。
 
    事实上,这一拉动效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初露端倪,7月份小麦机整体市场销售近1850台,同比增长了近40%;8月份小麦机整体市场销售2100台,同比增长了48%。预计今年下半年整体市场销售10000台左右,同比增长幅度在60%左右。
 
    这样,2012年全年预计自走式小麦机销售3.4万台左右,同比下降15%左右。
 
    3、2013年市场回暖,但上升空间不大
 
    受机手收益提高利好因素拉动,2013年小麦机市场升温已是必然,但是能够升温多少,目前还不好定论,因为2013年的小麦机补贴政策还是未知数。在潜在需求增加的前提下,再保持购机补贴政策不变,将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预计2013年自走式小麦机有10%的增长幅度,在3.8万台左右。因为毕竟还将受到上述其他几个因素的制约。今后几年,小麦机市场波动空间不大,市场容量维持在3.5万台左右徘徊。
 
    从产品结构看,中原小麦主产区2.5公斤、3公斤、3.5公斤、4公斤将全部取代传统的2公斤产品,甚至升级到5公斤。
 
    在喂入量升级的同时,动力升级,以90马力、100马力为主,甚至升级到110马力。东北地区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4公斤产品需求大幅下降,而6-8公斤大喂入产品需求相对稳定。
 
    从产品功能需求看,随着一些地区“禁烧秸秆”等地方法规的出台,要求收割机带秸秆粉碎还田、或者秸秆回收功能。
 
    从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看,东北大喂入产品向纵轴流、双纵轴流脱分技术发展,中原地区中小喂入产品也开始向纵轴流技术迈进。
 
    二、全喂入水稻机市场。
 
    1、全喂入水稻机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履带式全喂入水稻收割机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市场起步晚于自走式小麦机市场约十年。但是预热期短于小麦机,自2002年开始快速升温,2002年销量突破了1万台,达到1.2万台。2003年翻番增长。此后虽然出现市场波动,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低位运行时年需求量在3万台以上,高位运行时年需求量接近5万台。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升级较快:
 
    一是两极分化。南方丘陵、山区、小地块地区向小型机发展,1.5米以下小机型需求空间较大;中原区域、东北地区向大割幅、大功率的大型机发展,如东北市场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2米割幅产品;
 
    二是新技术得到应用。如HST液压无级变速技术;
 
    三是向收割效率高、收割性能好的新技术平台产品发展。如纵轴流脱粒技术、双滚筒脱粒技术。
 
    2、2012年全喂入水稻机呈增长趋势,但上半年增幅较大,下半年增幅大幅收窄。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喂入水稻机销量出现同比大幅增长,销量达到2.36万台左右,同比增长25%。
 
    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更新换代需求增加。全喂入水稻机一般使用年限在4-6年,使用寿命要明显低于其他收获机械,特别是在2009年整体市场销量达到高峰后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大批旧机需要更新换代,而当前“纵轴流”及“双滚筒”产品技术已趋于成熟,其作业效率、作业性能、机器可靠性、驾乘舒适性等方面表现出的优越性被机手广泛接受,促进了旧机的更新换代。
 
    二是补贴政策拉动。今年补贴操作早于往年,而且补贴操作过程更加透明,资金使用更加有针对性,倒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购机用户得到更多的补贴实惠,部分区域大幅提高了补贴额度及范围,拉动需求快速增长。
 
    三是跨区用户群体增多。随着全喂入水稻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兼收小麦、油菜功能的不断完善,全喂入水稻机机手开始跨区作业,并有逐步替代半喂入收割机跨区的趋势。
 
    四是合作社、农机大户及种粮大户需求增长。南方外出打工人口不断增多,种田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且在不断减少,合作社及农机大户代收代种业务不断拓展,土地流转簇生的种粮大户不断增多,拉动新增用户群体增长。
 
    下半年,预计市场需求在2.64万台,同比增长4%。虽然继续增长,但是增幅大幅减小。原因如下:
 
    一是东北市场需求下降。东北补贴资金首先用于合作社及大型收获机械的补贴,而实际用于水稻机的补贴资金较少,对全喂入水稻机需求拉动较小;其次东北今年降雨较少,大型轮式自走收获机械可实现高效收割,导致履带式水稻机需求下降。
 
    二是南方市场需求稳定。南方市场在上半年快速增长后,补贴资金剩余较少,用户购机更趋理性,但在各厂家降价促销的拉动下,实现小幅增长。
 
    这样,2012年全年预计全喂入水稻机销售5万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
 
    3、2013年全喂入水稻机市场趋于稳定,将与2012年持平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拉动下,水稻机社会保有量持续提升,水稻机收率预计2013年将达到80%。
 
    从分区域需求来看,东北单季稻区由于近几年种植玉米收益不断增长,旱田面积增加,水田面积趋于稳定,水稻机需求增长趋于平稳;稻麦油轮作区在纵轴流及双滚筒等新技术产品的影响下,更新换代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但不会出现今年江苏市场的“井喷”行情;南方双季稻区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机收率较低,用户收益也普遍偏低,水稻机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
 
    预计2013年全喂入水稻机需求总量趋于稳定,与2012年基本持平,需求总量在5万台左右。

    从产品结构来看,全喂入水稻机基于HST液压操纵基础上的“纵轴流”和“双滚筒”机型需求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但传统的单横轴流机型需求比重大幅下降。而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的静液压驱动技术也将得到应用。
 
    同时区域性需求特点更加明显,丘陵、山区对小割幅的小型产品需求比重上升、稻麦油轮作区、东北地区对大割幅产品需求比重上升。
 
    三、玉米收割机市场。
 
    1、玉米收割机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起步较早,也是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但是受产品成熟度、农机农艺不配套等“瓶颈”的影响,一直得不到农民朋友的认可,市场发展极为缓慢。近几年在国家、地方的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在产品逐步成熟、农机农艺融合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铺以补贴政策拉动,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自2010年开始,市场翻番增长。2010年三行及以上自走式玉米机销量达到8000台;2011年三行及以上自走式玉米机销量突破万台,达到1.5万台。
 
    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经历了“最早期的牵引式玉米机”阶段、“两行/三行背负式玉米机”阶段、“背负式与自走式并存”阶段、“自走式玉米机”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今天我主要分析自走式玉米机。
 
    从2010年开始,进入了以自走式玉米机为主的发展阶段,自走式玉米机需求翻番增长,而背负式玉米机需求急剧下降。自走式玉米机中原区域仍以三行为主,小四行为辅,同时小两行自走机由于作业灵活、价格低廉今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四行自走机为主,同时利用四行机底盘拓展的小五行机、小七行机由于行距的适应性较好,需求比重上升。不仅在收获行数上变化,在收获功能上也在不断拓展,带剥皮与不带剥皮的、秸秆粉碎回收型与秸秆粉碎还田型的、青贮型的、秸秆收集平铺型的、以及茎穗兼收型的,等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2、2012年玉米收割机市场继续大幅增长,增幅达到60%
 
    自走式玉米机近两年在政策拉动和刚性需求增长的双轮驱动下,市场快速成长,且从产业发展维度来看,也呈现出不太成熟的特点,处于产业成长期。
 
    今年上半年,自走式玉米机销量出现大幅增长,销量达到4000台,同比翻了三番。
 
    预计今年下半年整体市场销售2万台左右,同比增长幅度在44%左右。
 
    这样,2012年全年预计全喂入水稻机销售2.4万台左右,同比增长60%左右。
 
    3、2013年继续大幅增长,但增幅放缓
 
    预测2013年,自走式玉米机市场在政策护航、源发性需求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下,继续保持泛高性成长趋势已成定局。13年需求总量将会达到3万台,较2012年增长25-30%。
 
    从产品结构来看,因玉米种植农艺的多样性、农田规模化种植和个体种植的差异,导致自走式玉米机呈多样化需求。收获行数包括两行、三行、小四行、大四行、大五行、小五行、小七行,甚至发展到小九行;收获功能上包括带剥皮与不带剥皮的、秸秆粉碎回收型与秸秆粉碎还田型的、青贮型的、秸秆收集平铺型的、以及茎穗兼收型的。
 
    总的来看,近几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农机市场经过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小麦机、水稻机、玉米机社会保有量增长较快,尤其是小麦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几年,小麦机市场需求趋稳,以更新换代为主;水稻机市场稳中有升;自走式玉米机市场继续呈梯度增长趋势。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