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产业前景很美好眼下有点难

发布时间:2014-10-10

    本报记者 王玉琪

    2012年5月5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双方发表了《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和《战略对话具体成果清单》,在第五条“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及科技方面的合作”条款里,写下了这么一段内容:

    “将在全球清洁炉灶联盟下加强合作,帮助联盟实现其关于在全球大规模推广清洁炉灶和燃料的宏伟目标,以此实现改善健康、提高生活水平、赋予妇女更多权利、节能和环保等多重目标。中方宣布加入全球清洁炉灶联盟。”

    中国百姓平日里烧火做饭的炉子,怎么就牵动了中美两国高层领导,并成为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内容之一?

    钓鱼台里的“中国清洁炉灶展示会”

    5月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个小型“中国清洁炉灶展示会”在这里举行,展厅里摆放着30多种不同型号的高效低排放炉具和各种展板。这是应美方要求、专门为参加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国客人准备的。这一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行在国务委员戴秉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等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的节能炉具,并详细询问了解中国节能炉具研发和产业化情况。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炉具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去年11月,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炉具网组织的炉具行业考察团就应邀前往美国、加拿大访问考察,在这一领域开展交流,商讨合作。今年4月25日,第六届中国节能炉具博览会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蒙古、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的37名官员、专家和贸易商前往参观。

    这次炉博会集中展示了国内优秀的民用高效低排放炊事炉、采暖炉、锅炉以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等。据主办方统计,炉博会展出产品型号达600多种,参展企业100多家。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级农村能源管理人员观展并参与研讨,专业观众达数千人之多。部分参展炉具进行了燃烧演示,参观人员现场目睹了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后认为,参展产品从外观到性能、质量,一年比一年上档次。

    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起成立全球清洁炉灶联盟,推广相关技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民生改善。世界银行亚太地区能源事务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节能清洁炉具技术已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全球清洁炉灶联盟计划在2020年实现推广1亿台清洁炉灶的目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清洁炉灶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中国,希望能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为此,世界银行在炉博会期间发起了“中国清洁炉灶行动倡议”。

    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郝芳洲介绍,目前全国从事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成型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逐年增多,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技术、性能逐年提高,产品类别正在从民用向商用领域拓展,我国的整个生物质炉具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发展很快,节能效果显著,做大做强不多

    尽管已经预知会有更多的企业来参展,也将以前的“生物质节能炉具展示会”更名为“节能炉具博览会”,当第六届中国节能炉具博览会开幕的时候,参展企业之多、产品型号之全还是让组织者有点意外。从第一届在北京通州的一个小宾馆、小场地,到此后几届的河北燕郊,再到河北高碑店市,和高碑店市政府共同举办,这个开始看起来不起眼的节能炉具展会竟是越办规模越大,在行业内部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也证明生物质炉具产业发展势头很快,很多人看好这个产业,愿意投身其中。”中国炉具网总监任彦波说。

    生物质炉具产业包括生物质炉具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两大部分,两部分互为配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近年来,“环保低碳、节能高效”已成为城乡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一系列鼓励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政策的出台,生物质能源特别是成型燃料及生物质炉具呈迅猛发展的态势。从2008年开始,成型燃料及生物质炉具发展势头很猛,生产量和覆盖面快速扩大。2010年,则是这一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成型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达200余家。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市场利用及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5年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全球销售额是500万吨左右,目前已经增长至5000万吨左右,加拿大、美国、瑞典、俄罗斯等国家需求最为旺盛。

    与北欧一些国家用木质做原料不同,我国主要是用秸秆做成型燃料,产业发展难度比较大,问题较多,不能走木质颗粒生产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技术上要做出重大选择。

    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炉具近年来在各地发展很快,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此次炉博会上记者看到,北方的炉具除了做饭炒菜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冬天取暖,一个炉子要能带动100多平方米的暖气设施。南方的炉具就不一样,满足做饭炒菜,兼顾一下冬天烤火就可以了。生物质炉具因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低碳环保,清洁卫生,已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重视,并将生物质炉具的推广普及纳入政府财政补贴范围。

    各地生物质产业借助政府的支持,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做大做强上,却遇到很多制约,其中,成型燃料的供应问题尤为突出。将农作物秸秆压制成块状或颗粒状,可获得最大的燃烧值,从而使生物质炉具比传统的烧煤更经济环保。然而企业在农作物秸秆的回收上却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农作物秸秆的产生季节性强,需要在短时间内回收和储存,一般的企业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农民也觉得将秸秆回收卖给企业赚头不大,又很麻烦,不如一把火烧了方便。另一方面,成型燃料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生物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前景无需置疑,补贴政策有待完善

    今年夏收期间,在宁洛高速安徽蒙城段发生的连环车祸,造成11死59伤,当地百姓怀疑与当地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司机视线有关。焚烧秸秆带来的诸多危害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原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百良教授说:“农村秸秆烧荒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宜农民处理秸秆使用的技术。到2020年我国必须解决每年烧荒1.3亿吨秸秆的问题,而发展成型燃料产业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出路。”

    然而,眼下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成型燃料生产加工存在的种种乱象又让张百良教授非常忧心。一方面,国家各部门对成型燃料的战略作用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政策扶持与研发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生物质产业的行业标准体系也不健全,核心技术尚需突破,上下游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发展瓶颈和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冲着国家对成型燃料企业政策补贴,带着投机心理进入成型燃料行业,没有把心思放在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化经营上。

    对于如何完善政策补贴问题,张百良教授说:“补贴这项政策我是赞成的,对企业包括今后考虑对农民也给予相应补贴,会对产业发展很有好处。但怎么个补法,相关监管与配套政策如何执行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找到一个好方法,让整个产业都能从中受益。”张教授已准备在明年的“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他认为,即使我国实现了现代化,生物质成型燃料也将是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供热的重要能源,我国农村家庭现代化用能不可能学西方国家,完全用天然气和电。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