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的推广普及工作目前还仅仅停留在面上,市场态势疲软,使不少农机战线上的从业者感到纠结
普及推广情况
水稻插秧机是一种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在如何推广普及插秧机使用方面,各地的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纷纷推出了各种购机补贴配套政策,竭尽全力来激发农户的购机欲望。农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更是没少费脑筋,非常务实,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如走村串户,进行介绍和宣传;举办农机博览会,发放宣传资料,甚至于组织村厂联动,完善各项惠农服务;举办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表演或组织农机使用培训班,真正地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户熟悉和喜爱。但是数十年过去了,尽管多数农机具的普及情况出现了热销的好势头,而插秧机的普及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经过了一阵推广热以后,多数地方仍然处于疲软的态势。
原因探究
一是水稻秧苗对土质的要求比较高。倘若水稻田耕作时,土壤犁得不够均匀、疏松,存在过多、过大块状物的话,则当秧苗插入泥浆中时,就会出现东斜西倒的情况,这势必会影响生长,日后的产量也会大打折扣。而我国种植水稻地区的土壤,一犁就松的沙质壤土还属少数,多数情况或多或少存在着结块的现象,这就限制了插秧机的使用性,成了推广普及中的一大瓶颈。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民们普遍存在弃繁求简的思想。凡是从事过水稻种植的人们都知道,拨秧、插秧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劳作,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不足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了不误农时,许多地方的农户于是纷纷采用了简单的土办法,也就是直接将稻谷种子洒在被犁过、经平整的水田上,不再是按传统的方法,先做好秧板,播上种子,待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再来拨秧、插秧,从而省去了许多麻烦事。但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会影响到产出。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年来,长三角地区尽管纷纷种上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但产量一直增幅较慢,若干地方甚至于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量级或负增长。
三是犁田、拨秧、插秧是一项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极为耗时耗力,目前农村还很少有这样的配套服务。而农村一般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农户,对使用插秧机还比较保守,不太适应,即使是购置了,也利用率不高,合计下来,还不如自己动手劳作一下简单,这也是影响插秧机推广普及的一个原因。 (凌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