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农机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扶持政策的日益完善,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月7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厅、发改委联合发文批复创建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月17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签订《浙江省现代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责任书》,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我市开展现代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
对此,我市以试点为契机,通过建设高新园区、筹建农机研究院、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强化农机产学研合作、推进区域国际品牌战略等系列举措,致力打造现代农业装备工业设计基地、创新与人才基地、装备智能化电子与软件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智能化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
一、全力推进高新园区建设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努力,我市已完成“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基地)”组织机构设立、首期1000亩土地征用、58公顷林地报批、1.6亿元园区建设启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立项、土地利用总规调整资料申报、入园项目评比确定、园区开工典礼等系列工作。目前,我市正举全市之力重点推进高新园区创建:一是加大金融扶持。相关金融机构明确对园区农机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同时根据入园企业项目保证金、亩产税收保证金“缴一贷一”有关规定,对“两金”按照1:1比例,采用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方式,给予基准利率全额配套贷款,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此外通过“政银企恳谈会”、“2亿元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互保基金池”等金融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高新园创建的力度。二是加快已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项目责任制,开辟“绿色通道”,全力做好首批11家入园企业的项目立项、审批等服务工作,同时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政策处理小组,尽快完成高新园区一期规划10.98平方公里土地征用等工作。同时,全市土地指标向高新园重点倾斜,并在土地利用总规中期调整时,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确保高新园区创建和储备项目落地能够如期推进。
二、抓好农机研究院建设
去年8月,我市与金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组织赴洛阳中国一拖拖拉机研究所、洛阳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调研考察,商谈在我市设立由企业主导的农机研究分支机构,积极筹建农机研究院。三方现已达成初步合作意愿,拟以浙江四方集团为主体,以国家级非公路机动车实验室(农机检测中心)为平台,以中国农机研究院、中国一拖拖拉机研究所、洛阳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的科研力量为支撑,创建“中国南方农机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我市将争取省市县联动,重点选择拥有较好研发基础、较强创新能力的现代农机企业,首批组建7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并在取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地方财政按照不低于省级资金予以配套,安排企业研究院科研经费,开展现代农机绿色化、连续化、智能化、柔性化关键技术和高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机及其下游产品等领域的研究攻关。
三、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
重点围绕各企业研究院的主攻方向,设立现代农机研究重大专项,探索建立和完善由市场需求向企业出题,企业向各级政府交题,各级政府负责动态评价和滚动支持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省市县联合支持,企业研究院主导,编制技术路线图,提出技术攻关难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同时我市财政将按不少于省级支持资金的额度,配套安排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引导并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外,将积极争取上级经信、发改、科技等部门支持现代农机重大攻关项目的产业化和国家各类专项支持资金。
四、强化农机产学研合作
以推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我市继续举办“丽州英才联谊会”、“科技架桥”、“永康籍院士专家暨高校科技成果永康行”、“智力回归论坛”、“人才宣传服务月”、“外出组团人才招聘”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开展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按照个人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才到企业农机研究院工作。此外,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现代农机产业实用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研究院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五、推进区域国际品牌战略
我市是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县市,《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创建发展实施方案》已通过审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三方联动的创优创牌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永康五金”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市将在深入开展企业、行业和产业集群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推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机产业产品质量的同时,重点研究制定“永康五金”区域品牌许可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准入门槛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鼓励政策和措施,并且进一步完善“永康五金”区域国际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力促“永康五金”品牌由“国家级”向“国际级”迈进,将“永康五金”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