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沅陵县城白寺路街道车辆穿行,人来人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定点经销商老吴的店面前人员聚集,好不热闹。七里八乡进城来的农民在这里选购和维修农机,店里的技术人员有的忙着向农户介绍农机产品,有的一丝不苟地进行修理服务,而老吴也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招呼客户,一边安排人员为购机农户发送机具。不大会儿,老吴店面就销出了6台耕整机。开春以来,老吴的店面每天就这样要从上午九点开始,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能结束。
从事农机销售二十多年的老吴见证了沅陵农机市场的衰落、兴起和发展。老吴记得刚从江西来到沅陵县城从事农机销售是1998年,那时农机市场萎缩,县城从事农机和机电销售的商家也有十多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老吴农机“夫妻”店年每年销售柴油机只有100多台,从事机电销售的商家、店铺先后改行和“倒闭”。使老吴机电经销店稍有起色的是农户开始自发购买农业机械的2002年,店面的柴油机和打米机销售增加到500多台,但销售的耕整机也只有10多台。说起当年推销耕整机的经历,老吴记忆犹新:为了推销一台耕整机,乘车百里,去到肖家桥乡桂花村一农户家,装好机械后,亲自下田操作,直至该农户能够使用,能看到耕整机“梨田”的满意效果为止。当年,为了推销耕整机,老吴特意也将自己的弟弟和弟媳从老家叫来协助店面的经营。老吴机电、农机经销店驶入“快车道”的是2006年,当年,销售耕整机就达到500多台,柴油机等农业动力机械1000多台。此后,老吴的机电、农机经销事业顺风顺水,耕整机以每年200百多台的速度递增。现在,老吴的门面扩大到两间,一百七十平方米,仓库五间,四百平方米,耕整机销售量增加到2100多台,其他农业机械销售量也能达到2000多台,聘请包括三名技术人员在内的人员八名,拥有享有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各地生产厂家授权经营的耕整机品牌十一个。
老吴二十年农机生意的冷热经历,也是沅陵农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到户,沅陵农户开始自发购买小型农机,农机化处于农民自发兴办的状态。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进入了政府引导下农民自主发展的快车道。山区农业大县的沅陵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发放农机补贴50万元,年未耕整机拥有量增至4000台套,到2009年发放农机补贴425万元,耕整机拥有量达到9000台套,再到2012年发放农机补贴750万元,全县拥有耕整机18000台,沅陵农机真正实现了跨跃式发展。沅陵从“耕整机热”之后,相继出现了“联合收割机热”和“大中型拖拉机热”,近三年来沅陵又出现了“插秧机热”。 “农机热”不仅提高了沅陵农业的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而且成就了一批兴机致富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和农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机职业农民。2012年沅陵全县拥有农机总力达到99324台、361208千瓦,全县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0.42千瓦。2012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04%。其中机耕水平达到68.72%,机播水平12.4%,机收水平16.11%。有二十万元以上农机资产的农机大户15个,有农机专业户1850个、专业合作社7个,全县有农机经销商32家,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经销商11家,全县13.4万户农户中,8万多农户在使用农机,农业机械已成为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在沅陵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中,县政府和农机部门起到了主导作用。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配套奖励、重奖农机大户、加强乡镇农机服务站改革建设等一系列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县农机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和实施农机化项目,一直坚持办点示范,开展技术指导。
机插秧是沅陵农机化发展的短腿,2006年以前,沅陵没有插秧机,至2010年,全县只有插秧机64台,机播水平远远低于机耕水平。2011年,沅陵首次列入湖南省机插秧示范项目县,县政府出台配套扶持措施,大力推广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象推广耕整机一样推广插秧机。鉴于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更高,政府更是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力推“农机大户”购机,补贴资金和配套奖励资金向机械化育插秧倾斜。如今,沅陵已拥有育插秧机械455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随着育插秧机械化这条农机化短腿的补上,沅陵农机装备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农机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沅陵山区的农机化事业还会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