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前些年,陕北榆林的农民都过着春种秋收、以放羊为生的日子,1949年出生的李生财看到父辈种地十分辛苦,就一直梦想着发明一些农业机械,能让农民们种地时轻松省力,为了这个朴实的梦想,他一干就是40多年。
这几天正是榆林春耕时节,农机具研制专家李生财天天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操作他发明的农业机械,确保他制造的每台农机都能正常运作。而在榆阳区麻黄梁镇的这一万多亩土地上,春耕用的全是他发明制造的农机具。
李生财少年时去内蒙学了几年木匠,回来正好碰上村里搞农田基建。平整土地、拉粪施肥全靠大家用铁锹铲,用架子车拉,又辛苦,效率又低。从那时起,李生财就开始在木头和钢铁堆里启动了自己的梦想。经过几十次的失败,在25岁时,他终于发明了可以同时翻地并播种三行的播种器。新机器一推出,就受到了乡亲们的青睐。
榆林市农机具专家李生财:“农民们想大面积种土豆了,就来找我,让我发明种土豆的机器。农民朋友种了大片大扁杏,果肉分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不然全烂掉,老乡急得找我,我就发明了果肉分离机。”
当时的政府领导破格把李生财调到了县农机研究所,一项项农机在他手中诞生,他也由技术员做到了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最后当上了榆阳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
榆林市农机具专家李生财:“农机研究所进去以后都是高级工程师,都有学历,我这没有学历,自己把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到初中高中的数学重新学,很吃苦的学,通过那会学习农机制图。”
搞发明需要反复试验、需要资金,为了筹集研发经费,李生财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顶着全家反对的巨大压力,他从手工作坊开始,最终创办了榆林市生财农业机械科技公司,先后发明了秸秆柠条拉丝揉搓机、饲料粉碎机、覆膜旋播机等36种农业机械,获得7项国家专利。“生财农机具”在榆阳区几乎普及到了每家农户,而且还畅销内蒙、宁夏、甘肃、山西等地。
榆林市农机具专家李生财:“我自己本身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辛苦,我的梦想就是农民的梦想,凡是农民需要的机械我都要继续发明。让农村达到现代化的耕种水平,让农民能够简单省力地耕作,让这些养育农民的土地年年翻新,处处披绿,每年都有个高产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