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月28日,2013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缓缓落下帷幕,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1800多家企业汇聚青岛,展示自己最拿手的产品和技术;来自全世界38个国家的十几万名专业观众,云集青岛一睹国际农机展风采。
纵观此次国际农机展,国际化、高端化和专业化趋势明显,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农机企业越来越多,不仅有主机生产企业,还有包括相关配套企业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已经走出国门,搞合作研发、聘请国外农机专家、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甚至直接收购国外相关农机企业。
看青岛国际农机展的参展产品,能感受到高端、普及和专业化的新发展方面,首先是高端化,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高性能自走式喷药机、青饲料收获机等产品越来越多,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次是普及化,一些产品持续走普及化路线,致力让更多的用户用得起、能用上农机产品;第三是专业化,花生收获机、葡萄收获机、胡萝卜收获机等经济作物机械化装备越来越多,配套件生产企业也越来越专业、品牌。
从展会看,中国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苗头初见端倪。其实,早在6月27日农业机械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农机工业高端对话”上,与会专家就一致认为中国农机工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应该在关键技术、国际合作、管理水平和战略理念方面进行提升。
在关键技术环节需要从5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发动机,现在排放标准还是国2,而国外已经实行欧ⅢB排放标准,另外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也亟待解决。二是智能化技术,要解决如何能把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机产品上。三是传动系统技术,目前拖拉机传动系统正在向动力换挡迈进,未来还要发展无级变速技术。四是材料技术,包括热处理、制造工艺等问题。五是液压驱动技术,现在要高端要大型化,需要大量使用电液控制、驱动技术。
除这些基础的关键技术要取得突破外,还要带动起相关产品的技术突破,包括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大型高地隙植保机械。国内企业和研发人员应该分析国外技术,了解国外技术,针对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实际来解决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批高端产品,拉动整个农机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农机市场。
在国际合作方面一定要走出去,近年来,中国农机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中国一拖收购了法国McCormick公司,装配一拖法国公司研发的动力换挡的拖拉机已经在国内批量上市。另外,也有农机企业在海外建立了研发中心,比如福田雷沃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常州东风在德国也设立了研发基地等。此外,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搞研发,有不少企业跟美国西南研究院、英国里卡多公司以及奥地利AVL公司等进行咨询合作。
在管理水平方面,要主动实施管理职业化转型,提高企业效率。目前,中国农机企业太多依赖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没有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有可能使得企业无法长久地运行。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未来企业提升效率的必须,也是企业传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精益生产体系、电子商务等是中国农机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所在,具体表现为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也是本土农机企业与外资农机企业目前的主要差距所在。有部分农机企业通过聘请专家导入TPS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等,通过管理手段的提升使得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在战略规划方面,企业必须有战略方向和战略的意识,有的企业不愿意受战略和规划的约束,总是希望在市场上抓机会,放手一搏。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对企业非常不利,尤其是大企业一定要靠战略去导向,不能单靠抓市场机会去发展。如果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一个,几年之后大企业的定位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就都不清楚了。
青岛国际农机展落幕了,但是展会留在农机人心中的印象永远难以磨灭,一流的展馆、一流的展商、一流的展品、一流的观众,还有略为尴尬的交通,明年农机展我们再会,让我们伴随着国际农机展一同见证中国农机工业的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