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兖州区委、区政府根据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兖州农机产业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农机制造基地和农机城的要求,近日,兖州区农机局按照兖州区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邀请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来到兖州,实地考察农机产业发展情况,并就兖州农机产业发展及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达成了初步的战略合作意向。
受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的委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侯庆忠、研究院、副秘书长、国家项目管理师宁学贵研究员,中国农机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农机学会标准化分会、国家农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俊宝一行3人,在区农机局、兖州工业园区有关领导陪同下,首先到五征山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兖州丰业机械有限公司、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和兖州恒茂中国农机城建设工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区委书记张玉华亲切回见了考察组一行的领导和专家,并详细介绍了兖州农机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兖州区农机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区政府李连习副区长参加了会见,并陪同进行了有关活动。随后,在兖州区委常委、兖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园区管工委副主任、农机制造基地产业指挥部指挥长唐军的主持下,区农机制造基地产业指挥部有关领导、成员、园区有关部门领导与专家考察组3位领导专家就兖州农机产业的发展及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和探讨。区农机局局长兼区农机制造基地产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周广明、兖州工业园区管工委副主任王天祥等领导首先就目前我区农机制造、农机流通业的现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介绍,唐军指挥长就区委、区政府对我区农机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期望和要求进行了介绍。专家们针对考察情况和我区几位领导的情况介绍,分别从国内外农机制造也、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国家政策、我区农机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和分析。
专家组对我区农机产业发展一致认为:一是发展环境优。济宁市、兖州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产业发展,强化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高标准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立了由区领导任正副指挥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指挥部,提出打造国内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农机城的目标,制定土地、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产业基础好。目前,兖州区拥有农机制造、经销企业12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五征山拖、爱科大丰、山东国丰、山东玉丰、山东大华、奥星工矿、丰业、联诚、环宇等企业为龙头的拖拉机、耕整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农用运输车、农用工程机械制造和农机零配件制造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响的知名品牌,如山拖、“三丰”、大华等。产品种类涵盖九大类100多个品种,2013年行业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在国内农机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三是发展潜力大。目前,企业积极加强对外合作,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大先进生产设备、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应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专家组也指出了目前我区农机产业的短板和不足,主要是:农机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目前还没有产值过10亿的企业,企业个体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较重,为中低端产品,缺少高端产品,行业竞争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强,零配件制造没有形成对整机制造的有效供应,而整机制造业没有形成对零配件制造的全面带动,产业配套链条,产品互补性差,布局分散;销售流通环节相对薄弱,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用地指标受限,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压力大等问题。
经过交流探讨,双方同意形成会谈纪要,确定了合作框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信息、宣传优势,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资源,结合兖州实际以世界视野高端定位、科学运筹规划我区农机产业的发展,把兖州农机城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农机工业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和农机商贸城。(丁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