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收获机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专访天津勇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秀
王世秀故事的版本很多,媒体的专访少说也有十几篇。最近天津勇猛机械从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搬迁至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地方大了,产品线长了,产量多了,实力强了,王世秀的思想也活跃起来了。听说王世秀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战略,为此记者专程赶往天津,采访天津勇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秀。
《农机市场》:请董事长介绍一下天津新厂区的情况。
王世秀:天津勇猛新厂区占地320亩,建有焊接车间、机加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研发试制车间等五个主要生产车间。焊接车间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激光切割机、激光切管机、数控折弯机;机加工车间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涂装车间采用先进的电泳涂装工艺,并使用国内知名油漆,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总装车间采用“鱼骨刺式”的生产线,核心部件割台、剥皮机、变速箱均实现了模块化生产,核心零部件的高度自制成为勇猛机械的核心竞争力;研发试制车间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包括玉米籽粒收获机、大型通用谷物联合收获机、青饲机等新产品。研发试制车间内设有天津市大型通用谷物联合收获机技术工程中心。
《农机市场》:那么原先北京老厂区的生产环境如何,出于什么目的从京城搬至津门?
王世秀:北京通州厂区占地约60亩,也建有总装车间、分装车间、涂装车间、焊接车间、机加工车间。相对而言,北京厂区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并且厂区面积有限,产能受到限制。原先生产配件起步的地方已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玉米机了,太拥挤了,老设备都施展不开,新设备更是进不来。产品多的时候没处搁,只能填空似的东停西放,实在放不下还得临时放在马路上,这样既不安全也影响交通。来装货的大板车也只能停在马路上等候,依号进厂装货,小小的装货平台区调个头都很费劲。不搬迁不行了!
《农机市场》:天津勇猛发展到现在8亿元的销售规模,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王世秀:1989年前后,主要生产北汽的变速箱和分动箱部件,当时在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很有名气,因为做事认真、用心,刻苦钻研,信誉好。当然,这也为后来生产收获机零部件以及收获机主机打下了基础。
1993年,小麦机热销,主机厂由于采购不到底盘等主要部件限制了产能,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了一批变速箱订单。我们是用汽车的标准来生产小麦机变速箱的,所以质量上乘。当客户拿到产品时说:“哎啊,您没按我们的图纸生产啊,经您这一改动,肯定结实多了,我们怎么没想到呢。”我说:“看到图纸有缺陷,不改,不是我的风格,我们只生产好产品,要不哪来的回头客呢。”好事也出门!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小麦机变速箱订单就上万台了,主要供给“中收”系的各个分厂,配套率一度达到100%。
又过了几年,到了1999年,玉米机开始在国内吃香,同样的原因,缺少优质的玉米机零部件。我们抓住机遇,增加了玉米机零部件,这会儿可不只是变速箱部件了,还有升运器、剥皮机等,一咕脑儿的全上。
上了才知道,玉米机不同小麦机,没那么简单,期间出了不少问题,变速箱小了,大架子裂了等等。不过我们都把问题一一解决了,可没少费劲。其实,当时我们也知道玉米机零部件不好干,1997年前后,北京好几家玉米机企业都因质量不稳定而不敢上量,最终还是倒下了,中收河北的一个分厂当时也被退货百十来台。
2000年,在继续做好零部件的前提下,我们开始研制玉米收割机主机,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干得很艰难,决策层意见不同,七个领导五个反对,就连业内专家诊断后也说:够呛!我当时和一个总工极力主张上玉米机,因为我们没有主导产品,只是与别人配套,没有主动权,何况当时小麦机下滑,看远一点下一个热点应该是玉米机。
研制过程千辛万苦,从背负式玉米机,到小麦机改装的玉米机,还研究了苏6机型,不过由于技术等问题,质量不过关,均造成退货,没干成,还把其它产品挣的钱都填了这个窟窿。后来决定研制自走式玉米机,坚定信心,咬紧牙关,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7年实现了自走式玉米机的量产——200台,并且得到市场好评。
以后的事,我想大家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农机市场》:产品是永恒的主题,新厂新面貌,产品一定也有许多改进吧?
王世秀:当然,2014年我们针对四大类(三行、四行、七行、八行)机型做了11处、23项改进。
如在发动机部分将防火罩加高,以便防火罩的清洁;增加了空滤器的初滤,方便了发动机的清洁;还把小四行和大四行的水箱进行了通用设计;在粉碎机上加大了小四行粉碎滚筒的转速,进一步提高了粉碎效果;在升运器方面更改了小四行风机角度,增大了排杂处风量,减少了堵塞;给籽粒仓增加了仓满观察孔,便于机手在收割过程中对籽粒仓卸粮的控制;在粮仓后侧增加了防护网,防止了果穗从粮仓后侧抛出;外观也有一些改进,新设计了外围板及网罩,把喷漆工艺改为电泳;驱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机械前驱+静液压后驱、静液压前驱、静液压四驱等多种组合。同时,大范围提高了材质和加工精度等级。
《农机市场》:那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呢?
王世秀:首先,我们开发了大型通用智能型玉米谷物联合收获机。
勇猛在2013年成立项目组,整合国外轴流技术,作为中国轴流滚筒技术的试水者和创新者,2013年秋季,推出了第一台纵轴流谷物玉米联合收割机样机,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台300马力以上大型智能型通用联合收获机械的诞生,这个机型可以收获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牧草等多种作物。
这个产品有许多亮点,我举一些例子。
在割台部位增加了割茬平覆器,这样有效的保护了轮胎,提高了轮胎寿命。
利用CAN总线技术,实现了收获机的电液智能控制,比如对关键转动部件转速、果穗割台和秸秆割台切割高度、果穗和秸秆输送速度及堵塞、滚筒转速、粮箱填充量、籽粒破碎和损失率、籽粒和杂余输送、排草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显示。
人机环境工程模块化及电液技术集成技术的应用,使得驾驶室更符合人机工程学,流线型外观造型适合世界先进机型潮流,良好的密封效果,舒适的冷(暖)气环境,采用进口多功能控制显示面板,和集成多功能手柄有效改善了驾驶人员的工作环境。
高强度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在联合收获机上的应用,使产品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诸如将联合收割机机架采用汽车钢板和合金结构钢板;割台体采用合金结构钢;用大直径薄壁钢管作轴;纹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柴油箱、外围覆盖件、风扇叶片及辐盘等采用工程塑料。
液压自动升降式行走底盘系统设计,解决了大型联合收获机械装车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实现自动上车,机身自动升起,轮胎拆卸后自动降落,卸车则相反;减少了大型收获机械运输、转运时的困难和安全隐患,打破了吊车辅助转运的传统模式。
开发了割台自动仿形、转向技术,实现割台的左右倾斜、上下升降自动仿形;实现收获机转弯作业转向时,割台自动辅助旋转的功能;仿形功能减少收获机作业时割茬高度控制操作的频繁性。
采用力士乐、伊顿进口液压元件结合CAN总线控制实现静液压行走驱动,使得车辆驾驶操作简单、噪音小、驱动能力强,行走无级调速,可以进行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的联合收获作业。
设计开发籽粒、穗轴双重收获模式,联合收割机在作业时同时实现籽粒、穗轴的收获和茎叶秆的还田。
此外,还有大型青贮联合收获机,该机将传统的青贮收获机与最新的国外技术相结合,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制作成本,这是符合我国用户购买力的中型青贮联合收获机。主要优点有,采用中置式整机布置,有级变速喂入系统和高速切碎滚筒;采用进口电磁液压阀组和多功能手柄,操作方便,驾驶舒服;转弯半径小;重心中置、工作效率高;双层割台同时具备玉米收割机和青饲料收割机的功能。
《农机市场》:刚才看见有个车间门口挂着“天津市大型通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技术工程中心”,这是怎么回事?
王世秀:这是利用全球资源组建的谷物联合收获机技术中心。合作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农机发展服务中心、美国PEER、博世力士乐、赫斯曼电子、德国格拉莫等。旨在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平台,为赶超世界水平做准备。
《农机市场》:这么看来,勇猛可能会冲击世界水平哟?
王世秀:是的。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农业机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随着土地的集中经营,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将大派用场,如果这些大型高端农机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如何保证农机安全进而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呢?所以,我们要向世界水平挑战,把大型高端农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收获机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具。
首先,我们要接近世界水平,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引进。产品要好,零部件很重要,我们现在关键和重要零部件都是全球采购,如发动机(用康明斯)、液压元件(用力士乐、伊顿)、电器控制元件(用格拉默、丹那赫西特)、轴承(用SKF、PEER)等均采购国际知名、质量最好的公司的产品。这样我们用零部件组装后的主机会接近世界水平。当然,管理水平也要跟上。其次,我们聘请了世界水平的日本和台湾管理专家,进行现场管理和指导,并实行精益生产。
国外巨头也是全球采购,所用的高端零部件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们能做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只要我们用心做事,就一定能做好,并且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也是争口气,要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我想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此外,我们还团结了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再过几年,我认为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那时国家粮食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
采访结束了,再来看看,大家是如何评价和定义勇猛机械的,“回放”一下记者之前为了采访的“采访”:
勇猛机械,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吉林省农安县农户说:勇猛机械,不就是勇猛车吗?收玉米的速度可快了。黑龙江五常市一位种田大户说:勇猛机械我家有两台,除了给自己承包地干活,还帮别人收玉米挣钱。山西省的一位经销商说,勇猛玉米机,农民抢着买,我们也得利。一位制造业同行说:勇猛机械这几年发展确实又好又快,值得我们学习。
靠“勇猛”致富的草原女汉子嘎拉嘎说:“勇猛”真是给我解决了大问题,自己家的玉米收完之后,很多人找我们收玉米,整个秋收下来一共干了3000亩地的活,差不多挣了15万块钱。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说:勇猛,勇敢而气势强大,进而解释勇敢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记者本人认为:天津勇猛是汽车行业(尽管是汽车零部件行业)转投农机行业的“第一人”。
也许,再过几年采访上述人群时,他们的回答会不大一样,那时,即便是国际友人也会知道关于“勇猛”的不少故事和产品。■
链接:
王世秀,1958年参加工作,以学徒身份加入北京汽车制造分厂(后改为北京齿轮总厂)团队,在北京汽车制造分厂工作二十余年,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曾担任过检查员、工艺员、工段长、车间副主任、生产科副科长等职位。
20世纪80年代初,王世秀担任北京市汽车车桥厂副厂长。1989年开始担任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带领员工生产汽车配件等,主营变速箱。1993年,王世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涉入农机行业。几年后,为多家知名企业做玉米机零部件供应,包括割台、剥皮机、粉碎机等等,因所供玉米机主要部件质量优异,得到行业认可。之后,王世秀带领公司开发研制玉米机,当时国内还没有自主研发技术,虽然面临困境,但王世秀仍然信心十足,毕竟有多年实践经验。此后不久,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生产了公司的第一台玉米收获机,并一次性成功收割20多亩地。
王世秀在机械行业打拼50多年,其中农业机械30年。产品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性能的提高,都给王世秀以安慰,对他来说,玉米收获机已经不单单是他所掌舵企业的产品,也不仅仅是事业,而是一种情结,割舍不掉的情结。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过程(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1890年前,收获玉米普遍采用人工摘穗或砍断玉米茎秆的方法。1890年后,美国曾发展畜力牵引的玉米割捆机,将带穗茎秆割断打捆,运回场院后由人工摘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先后出现了畜力牵引和拖拉机牵引并驱动的玉米摘穗机。1928年出现了玉米摘穗剥苞叶机;1930年出现了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配装的玉米摘穗台。50年代,美国在玉米摘穗机上加装脱粒装置,成为玉米摘穗脱粒机。由于玉米摘穗台能充分发挥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和提高玉米收获的经济效益,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中国在1952年和1955年先后研制成人力和动力玉米脱粒机。1962年研制成功玉米剥苞叶机,1973年研制并生产了玉米摘穗机和玉米摘穗剥苞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