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向南,全国玉米机收全面加速

发布时间:2015-07-03

前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玉米论略》中指出:坚持把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作为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要立足国内资源条件,保证我国玉米生产稳定发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玉米需求数量大,加之国际市场变数多,靠进口不能解决我国玉米需求快速增长的问题。目前,国际市场玉米年贸易量1800亿斤左右,仅为我国玉米年消费量55%左右。而且玉米出口国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几个国家,一旦玉米出口国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或调整贸易政策,我国进口玉米的风险就会很大。因此,我们要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现实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战争,世界也不和平。美国能源独立的观念催生了玉米乙醇的发展,2005年的能源法案第一次奠定了生物能源战略,2007年的新能源法案则把这一战略推入了爆发期。美国曾公开叫嚣,能源大举进军农业,2020年用玉米统治世界。大豆在一夜之间全线溃败,转基因产品全线涌进。玉米种植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乃至能源战略安全战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正文

任何一个产品的兴起都是从有条件消费它的区域开始,自走式玉米机正从黑龙江兴起,一路南下杀到了中原区域。近几年,玉米收获机的热点市场逐渐从东北切换到黄淮海,各大厂家以三行摘棒机为中心逐鹿中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的表面繁荣而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不能局限在柱状图中看增长,而应到饼状图中看份额。笔者曾一再呼吁重视中原区域玉米籽粒直收,以单轴流的小型化产品对路开发,储备未来。这里,笔者抛出关于玉米收获的第二个观点,我们应该把玉米机收从黄淮海区域继续向南看,而且务必重视籽粒直收的进化速度。那么,我们就把玉米机收的方向从东北南下至中原,再从中原推进到更南方,包括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

我们将南方丘陵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两者合并为南方玉米种植区。那么,结合区域机收的市场需求,画出以下图表来研究:

玉米种植区

摘棒机

籽粒机

北方玉米区

四行机为主

9公斤以上,高端、大型籽粒机(纵轴流)

黄淮海玉米区

三行机为主

5公斤左右,小麦机改制的籽粒机(横轴流)

南方玉米区

小三行为主

4公斤左右,水稻机改制的籽粒机(纵轴流)

   第一,北方玉米区:摘棒机需求正在多样化发展,籽粒机需求甚为迫切。

这个区域是玉米机兴起的最早区域,更精准一点讲,黑龙江区域是自走式玉米摘棒机兴起的最早区域。黑龙江的玉米种植面积和垦区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黑龙江区域占据了东三省乃至内蒙古玉米机销量的半壁江山。

对于摘棒机来说,目前主流需求是四行机,但是三行机的数量在快速上升,这说明大面积的机收作业已经到一基本稳定的结构上,小范围、边缘化的机收作业正在进一步兴起,同时,一部分玉米机从商用价值(作业赚钱)变为生产资料形式(自用自收)。虽然后者的变化并没有形成气候,但恰恰需要留意这种根本性转化的萌芽。从技术上讲,摘棒机的技术进步速度晚于市场需求,远远没有达到互联网思维所谓的冗余功能。举例来看,迪马玉米机(青岛九方泰禾)以行走液压系统的应用为旗帜大力在东北区域拓展市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并非是企业引领了市场需求的提升,而是企业恰恰满足了终端用户对玉米机技术升级的需求,这一点正符合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企业必须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界定能被顾客心智接受的定位,回过头来引领内部运营,才能使企业产生的成果(产品和服务)被顾客接受而转化为业绩。约翰迪尔的玉米摘棒机虽然已经基本淡出市场,但是它提升了整个玉米机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功勋不可磨灭。换言之,中国特色的玉米摘棒机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提升依然任重道远。真正能够满足终端需求的产品凤毛麟角,很多时候都是用户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这是目前摘棒机市场存在的重要问题。尽管各个厂家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内核提升不明显,产品核心的观念更有待深入。另外,还需要重视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补贴政策的拉动,五行机今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增长。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增加成本提高效率,而成本问题由补贴政策得到解决。但不得不指出,目前东北大部分区域的用户收益正有快速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点需要主机厂和经销商特别重视。主机厂和经销商需要认真研究用户收益的价值链,而不能仅仅在自己的价值链中寻求自洽逻辑,真正推动行业的是用户需求,真正形成需求的是用户收益。

在籽粒机方面,近几年市场需求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从黑龙江区域逐步过渡到吉林区域。但是,由于国外品牌在喂入量上存在断层,机收作业也走了一段弯路。例如,迪尔有大型的S660产品,以喂入辊加单轴流的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获效果,但是没有9公斤-12公斤的单轴流产品。对于普遍兴起的这个档次喂入量的市场需求,各个厂家几乎均以原收获水稻的切流加双轴流产品为主进行改进和实验,但现实作业情况证明,这种打补丁的思维模式最终失败。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现在少数厂家已经将思路调回到单轴流上面,尤其以迪尔为代表,其9公斤喂入量的单轴流产品将在2015年小批量推广。爱科(大丰)也在研究9公斤左右的逐稿器模式的收割机的国产化。克拉斯有AVERO 240/160系列联合收割机(轴流技术、逐稿器模式都有)登陆中国。国内在东北玉米籽粒机市场率先觉醒的企业为福田雷沃,其单轴流的12公斤喂入量的籽粒机在去年做过实验后,现已快速奋马扬鞭。总而言之,2015年的东北籽粒市场精彩纷呈,甚可期许。

    第二,黄淮海玉米区:摘棒机市场向小麦机底盘的三行机、四行机演变,籽粒机市场需求不可小觑。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扼黄淮海者得天下。对于综合性农机企业来说,要在全国占有名次,黄淮海市场必须拿下;只有黄淮海市场拿下,才能在全国占有名次。新疆2从这里真正崛起,拉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幕;福田谷神在这里完成蜕变,以集成思维和整合理念最终完成霸业沉淀。在近几年的玉米机市场战役中,福田雷沃重工依然选择黄淮海市场进行突破,2014年战绩骄人、余勇可贾,正以余威再攻东北市场,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志。试看笔者在201412月份于“中国农机论坛(QQ群,98733917)”对玉米机市场竞争形势的分析:东北市场是摘棒机的成熟市场,终端用户比较老道,懂得有效甄别,竞争格局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创新颠覆除外)。黄淮海市场是摘棒机的新兴市场,典型的大斜率的成长期,用户比较“无知”,相信品牌,对价格敏感。“傻子过年看邻居”,就是典型的爆发市场的用户逻辑。雷沃近几年在东北四行机市场乏善可陈、低调摊饼,但是利用小麦机车身加底盘优势,实施市场聚焦策略。其以小麦机王者的品牌优势和历史优势,居高临下,苦战过关,终于在2014年的黄淮海玉米机之战中完胜其他品牌,毕其功于一役。

笔者在《创新模式透视玉米籽粒直收》(刊于《农机市场》2015年第5期)指出:黄淮海区域的玉米籽粒直收需求有革命性需求,但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迪尔、凯斯、克拉斯的大型收割机无法适应下地块作业,而国内品牌以小麦机为基础改制的籽粒机只能勉为其难。打补丁是常识问题,升级系统是见识问题。这是大公司的盲区、小公司的机会,属于破坏性创新(换系统)的范畴,是新公司进入新业务的战略机遇,是颠覆性创新的成功之道。这是大公司边界之外的地方,在这里它没有实现逻辑自洽,没有形成高效运行的逻辑体系。只有久保田PRO100产品,以单轴流为基模展开攻势,表面上看是小麦机产品,实际上剑指玉米的籽粒收获。

2015年,黄淮海区域的摘棒机需求依然旺盛,但市场需求将从中原三行机向小麦机底盘的小四行快速过渡。在单轴流籽粒机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下,以普通5公斤小麦机挂接喜盈盈等品牌(尤其以豫北区域制造商为代表)割台实现籽粒收获的比例将快速得到提升。

第三,南方玉米区:摘棒机市场较为鸡肋,籽粒机需求大有可为。

近几年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化推进,湖南、湖北等地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机收需求快速上升。另外,粮食烘干设备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以上合力促使玉米籽粒直收成为当地农民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此地区多年收获水稻的习惯性思路。当然,受多样化用户需求的影响,以小三行为代表的玉米摘棒机也将继续小幅快速上升。

此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主流的收获机械为单纵轴流的履带机。而单轴流产品正是东北区域的籽粒机主流技术路线。近年来,玉米品种和收获时间的变化大力助推了市场终端的玉米籽粒直收需求。目前,已有湖南、湖北等地农户将纵轴流水稻机(多为久保田688)改制为玉米籽粒机,收获效果大醇小疵,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其中,享有国内纵轴流水稻机鼻祖美誉的艾禾产品已在湖北钟祥完成收获实验,并成功实现有一定数量的销售。另外,我们也可以再进一步思考,统筹考虑成本、割台重量、动力消耗以及籽粒破损率、含杂率、损失率等诸多因素,如果能够用纵轴流水稻机直接加装玉米割台(或给目前水稻机割台加装部分附件),改目前的全喂入为半喂入,只将玉米棒喂入轴流滚筒,降低脱分负荷,提高清选效率,以此作为南方种植区玉米籽粒机的主打产品。水稻机厂家则在出售整机时提供改装技术及相关附件,方便用户一机多用。据了解,河北吴桥的卢振东先生已经对此结构率先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如下图所示:

 

 

       青贮收获热度上升,技术路线应加快嬗变

作为世界玉米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贮收获近几年水涨船高,也取得了很大的市场突破。我们看到,随着美迪系列青贮机备受市场青睐的同时,几乎主流的玉米收获机厂家都快速上马了此类产品,但是质量和性能参次不齐。以新疆牧神为代表的自走式青贮机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建议国内厂家迅速研究圆盘式割台,真正取得零部件自制能力,加快圆盘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真正将玉米青贮收获专业化,升级平台,提高效率。

         结语

玉米背后是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兹事体大,非同小可。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我们与其称之为顺势应时,不如强字之曰“迎向转型”:玉米籽粒直收是中原乃至南方快速上升的市场需求,呼吁广大玉米机厂家培育从黄淮海区域继续向南的战略眼光,积极把握市场嬗变,因为只有对细节的洞察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纵深向南的全面机收趋势正在加速形成,大风起兮云飞扬,让我们拭目以待,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