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广大农民朋友最关心的就是刚刚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了。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对《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进行了哪些解读?又会给农业带来哪些惠农利好呢?
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跟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在《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聚焦的五大领域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居于首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来说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是其它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国土面积中大约45%~46%的面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其中包括18亿亩耕地、还有林地、草原和未利用土地,国土面积接近一半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因此,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体系中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9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农村的非资源性的经营性资产和农村的非经营性的集体资产。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涉及的问题最为复杂。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农村的非资源性的经营性资产和农村的非经营性的集体资产。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涉及的问题最为复杂。
陈锡文:耕地制度怎么进一步清晰,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各地也都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今年已经试点第三年了。截止到今年6月,已经有2.6亿亩农民的承包耕地明确了承包经营权,并且开始发证。当然,土地问题还包括改革国家的征地制度,改革农村的宅基地制度等等,《方案》里都有涉及,并已经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部署试点。
粮食价格形成既要贴近市场,也兼顾农民合法收益
今年入秋以来,粮食主产区的三大主粮收购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农民的种粮成本却在逐年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另外,国家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也是抑扬持平,政策性收购已经显得有些吃力。
陈锡文:目前,我国粮食呈现高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的态势,粮价的情况复杂。有很多愿意:第一,我国农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第二,我国的保护政策使粮价不断走高;第三,国际粮价在下跌;第四,货运问题;第五,汇率问题。方案提出:今后将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陈锡文:现在,小麦和水稻最低价也好,玉米的临储价也好,一定程度上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将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机制,就是要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
过去把补贴和价格弄在一起,价格高于市场价,于是粮商粮贩、加工企业就不活跃了。把改革和补贴分开之后,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
如果市价过低怎么办?
陈锡文: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走。这是基本原则,未来走势也是这样,“价补”分开,贴近市场的价格,价格的形成机制是贴近市场,注意保护农民的合理的利益。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服务的规模化”
要让我国粮食有竞争力,让农民种地有收益,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服务的规模化”,从而实现种粮的规模效应。
陈锡文:未来提高农业的效益,要在经营体制方面做到对两个问题同样重视:第一,对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规模经营的主体和方式给予重视,对于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规模经营的方式也要给予同等重视。第二,要同等重视的是对于提供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农户、家庭农场、大户、企业,提供农产品。还有一种是不提供农产品,但是对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经营主体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土地经营规模会随着农民的减少逐步的扩大,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通过“服务的规模化”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率则更为有效。
培养职业农民,农业职业教育要跟上
目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吸引力。
韩俊:要创造条件让进城务工的农民,甚至让一些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去务农。要让农业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必须要形成适度的规模。这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他要从事农业,贷不到款,农业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有,风险很大。来场冰雹,颗粒无收,所以,配套的制度建设还一定要跟上。
同时,要发挥农业院校、职业院校的作用,采取定向的方式培养越来越多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如何实现农民举家进程?
建议提出:促进有力的农业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在未来五年内城乡一体化将是一个大趋势和大方向,如何确保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同等城市公共服务方面,也是方案的重要内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现在的困难是,比如随迁子女要读高中,特别是普通高中,现在还很难做到同城待遇。同时,在住房保障方面也要获得同等的待遇,但是这有一个过程,政策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
下一步的改革将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只要有了居住证,一些最基本的服务可以享受到,也可以获得跟城镇居民同等的便利。总之,城镇化、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政策目标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整个过程,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有多快,它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说公共服务的提供,跟整个财力状况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正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方案,严禁对外吸储放贷
韩俊:有的合作社打着合作社的旗号,甚至在十几个省搞乱集资,一下子20多个亿,最后高息,利率甚至是30%、40%,放高利贷,一旦失败,农民便“血本无归”。如果开展这方面的改革,监管一定要跟上。现在提出地方政府要负责任,现在在县一级的农村监管体制,农村金融监管的体制还不够健全,比如银监系统在县一级就几个人,管不过来,怎么能够理顺县域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如果推开这方面的改革还必须有审批,这里面也提出要制定监管的细则,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向前推进过程当中。
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实现全覆盖,未来支持力度不减
建议提出:要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完善农业的补贴制度。
韩俊:过去,农村的事农民自己办,现在,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来越依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作为主要的资金渠道来支持。这些年的“三农”政策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现在基本上对农民不取了,“多予”的力度越来越大。”
现在确实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加大,现在财政形势跟前几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国家财政多么困难,今后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对“三农”的投入不会减少。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农民日报、人民网等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