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段时间,“全程机械化”一词热度不减,这一点在2015青岛展会上就有所体现,什么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油菜全程机械化,深松深耕全程机械化等成为了农机人讨论的热点,今天农机君就带您来了解一下棉花全程机械化全过程。
文 | 杜婷婷
提起棉花,可能大部分的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新疆,然而农机君这次出去湖北采访,却发现原来这里也有着棉花种植地,早在上个世纪8、90年代,湖北的天门、枝江及周边地区种植着大片的棉花,并在当时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棉花种植地
那么棉花全程机械化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棉花全程机械化过程又包括哪几个步骤呢?
2015年11月4日,由湖北省农机监管局农业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推进会在湖北枝江百里洲镇朱家嘴村举行,来自农业部农机化司、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机局、新疆农垦科学院、宜昌市农业局、农机局、枝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亲临现场观摩,农业部农机化司王国占处长、湖北省农科院易宪达研究员、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枝江市委副书记王克平、市人大副主任王青山、市政协副主席黄会明出席现场会。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奎阳代表市“四大家”向会议致辞。
▲演示会现场
早在该项目开始前,湖北省农机局就组织了相关人员去新疆考察学习,并且结合湖北当地多雨湿润的气候特点,选取了中棉所60作为此次推广棉种。该品种棉花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因其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可有效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棉花的全程机械化是指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过程的机械化,在演示会现场,1台常派牌4MZ-3型三行棉花收获机、1台约翰迪尔背负式单行棉花收获机、以及搭载在拖拉机后的秸秆粉碎机、播种机一一展示了棉花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过程,这些机器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穿梭自如,随着摘棉机向前移动,雪白的棉花尽收囊中,成行的棉花树顿时成了“光秆司令”。这也是农业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推进会机械收花现场最精彩的一幕。
▲演示会现场作业
最后,验收小组一致认为:枝江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从棉花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入手,紧紧抓住棉花播种和棉花机收两个重点环节,带动耕整、田管等全程生产环节机械化,与人工植棉相比,省工增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了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共同探讨棉花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栽培模式和技术路线,达到了项目任务计划书的要求。验收小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同时验收小组希望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的密切配合,细化技术方案,为长江流域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出贡献。
通过现场的演示结果可以看出,棉花机收虽然在作业速度等方面效率很高,但在作业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由于当地下小雨的缘故,影响了机采效果,但另一方面,受技术的约束,使大部分机采过后的棉花仍然需要人工二次采摘才能彻底完成收获。
▲机采过后的棉花
据了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棉花生产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据调查,2014年湖北省植棉物化成本(不包括人工)达538元/亩,包括肥料、种子、农药、耙地、机播、灌溉、拔棉柴等,未来全程机械化必定是发展趋势。因此从技术方面而言,如何在快速作业的前提下,提高机采质量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
目前,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在美国,籽棉采摘成本约80元/亩,仅为我国人工采棉成本的1/5~1/16。美国生产50公斤皮棉用工量平均0.5个工日,而我国高达12个左右。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根本出路,采棉机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机械化收获率达100%;西班牙、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部分棉花也是由机械采摘;农业欠发达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机采棉技术也发展较快。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2012年机采率仅为8.26%,且主要集中在新疆棉区,湖北棉区机采试点才刚刚开始。今年在湖北枝江的机械采收试验表明:摘锭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7.4%~93.3%,采收效率为7~10亩/小时,含杂率约7.4%;指杆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6.3%~92.5%,采收效率为6~8亩/小时,含杂率约为10.8%。
▲全程机械化作业图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湖北地区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多处于观望状态。二是要选育适合内地气候和机采特点,铃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的早熟品种。三是机采棉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不一样,须规模化成片种植,应迅速适应新模式。四是采棉机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是进口机械,每台200万元以上,在没有面积作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敢购置。五是目前的轧花厂没有与其配套的清杂工序,要加工机采棉就要花钱购置清杂设备。
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采棉机制造企业根据国内棉花生产特点,不断创新,改进技术工艺;需要从棉花品种、栽培、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机械化同步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布局,规模化种植,农业、农机、供销、农技推广等部门相互配合,提供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对购置采棉机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轧花厂清杂设备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