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标题,而刚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定位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并提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等四项细分工作。
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突破口,也是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中“补短板”的重点任务。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7日表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目标要求。针对发展现代农业,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国家强盛与否,还得看乡村,就农业来讲,我国这些年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但是在现代农业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要发展规模化的,富有技术含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说:“‘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而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技术进步是关键因素。”
民革中央的提案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以及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推广,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业科研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三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
为此,他们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建议选择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创建涉农高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加强对农业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快对农业前沿核心技术的研发。
二是强化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完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现阶段,要在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农业科研的公益性定位,建立稳定长期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制度。
四是加快“互联网 农业”的融合。构建新的“互联网 高科技 农业 金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切实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