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生民安身之本,也是农机发展之基。种植业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变化,是影响农机终端需求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农机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在各企业从事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等岗位的同仁,需要对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现状及趋势有所把握,对我们制定即期和中长期的企业规划或产品战略皆有增益。
2016年1月27日,中央发布的《2016年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种植业司发布的《2016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将其列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种植业生产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以下图表数据来源皆相同,不再赘述
2014年,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业结构中占2/3强,这也是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这条战略底线的底气所在。从历史维度来看,在2004至2014农机化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里,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从15.24亿亩提高到16.91亿亩,粮食种植面积共增长11%,但粮食总产量却从4.67亿吨上升到6.07亿吨,产量增长30%。在这多增长的”19%“里,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密切相关,同期我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4.3%提高到61.6%。从种植结构历史趋势来看,近些年粮食作物占比稳定在68%左右,而油料、棉麻、糖料在国外低成本优势的冲击下呈下降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鲜时蔬和肉蛋奶等蛋白质需求旺盛,因此蔬菜瓜果和青饲料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
对有志于在农机行业大展宏图的企业来说,粮食作物相关农业装备的这个“山头“不可轻弃,甚至可以说是”得粮者得天下“,此外,油菜和花生等油料作物农机具、棉花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和青贮饲料收获机等经济作物农机具也非常值得关注,扎根进去未必没有成为农机行业”独角兽“的可能。另外,笔者想重点提蔬菜全程机械化农机具。一般而言,蔬菜较大田作物普遍经济价值要高,且很多种在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中,更有利于推广智慧农业或农业物联网,值得有心的企业关注。
在之前较高的玉米最低收购价格激励下,玉米终于在2007年一举超越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为5.57亿亩。目前,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4.5亿亩和3.6亿亩的水平。豆类种植面积则延续历年颓势仍在持续下降,2014年种植面积已下滑至1.38亿亩。薯类种植面积稳定在1.3亿亩左右,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约8700万亩。
在2016年一号文件中,将“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作为种植业的主攻方向。在稳产能上,主要是稳定小麦和水稻面积,守住“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确保小麦、水稻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具体措施上是稳定黄淮地区冬小麦,适当恢复北方春小麦,巩固提升东北粳稻,稳定南方双季稻,积极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满足消费需求。同时,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定心丸“。在调结构上,主要是落实《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推动农牧紧密结合、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升级。同时,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工作,计划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亿亩以上,较2014年多增加1300万亩。在转方式上,主要是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
根据相关信息推断我国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玉米种植面积约为5亿亩,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从8.1亿亩到8亿亩,豆类的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薯类和青饲料的种植面积会上升一个台阶。
二、种植业区域布局
2015年5月27日,农业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门共同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其中把“优化区域布局“作为重中之重反复强调,规划中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优先发展区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适度发展区包括西北及长城沿线区、西南区,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生态脆弱,水土配置错位,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保护发展区包括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5年8月11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其中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作物、经济条件、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定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主要农作物,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生产环节,确定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布局。
优化种植业的区域布局,重点是建设主产区、划定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和适当调减非优势区。
1、玉米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集中程度较高,主要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为东北华北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云南、四川等西南山地玉米区域种植面积略有增长。2014年玉米种植集中度(前十名省份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之比,下同)为78.1%,较2010年的77.6%略有提高。玉米种植四巨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种植面积扩张较快,前三者恰恰是在农业部划定的“镰刀弯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区域”内,需要农机行业同仁加以注意。
关于玉米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黄淮海区域主要是免耕精量播种机、深松机、高效精准施药、摘穗收获和烘干机等农机具,部分适宜地区可推广小型籽粒直收和茎穗兼收玉米机;东北区域主要是大型籽粒收获机、大马力复式深松联合整地机、免耕精量直播、高效精准施药和大型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产品为主。
2、水稻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集中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2014年种植集中度为80.4%,较2010年的79.4%略有提高。与2010年相比,江苏与安徽、湖北与广西座次发生交替。湖南、江西和湖北以双季稻为主,种植面积较稳定。黑龙江属于北方稻区,近些年种植面积上升势头较快。江苏和安徽属于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种植面积也较稳定,近期低温烘干机推广应用速度较快。
关于水稻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长江流域主要是工厂化集中育供秧、乘坐式高性能机插秧、低温循环烘干技术、秸秆还田耕整地、高效植保、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等农机具为主。
3、小麦
我国小麦种植虽然区域分布较广,但集中程度非常高,各区域种植面积也相对稳定,主要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为黄淮及华北冬麦区,在西北冬、春麦区也有较大种植面积分布。2014年小麦种植集中度为88.7%,较2010年的87.1%大致持平。与2010年相比,安徽与河北、新疆与陕西座次发生交替,但相互间差距非常小。
关于小麦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黄淮及华北冬麦区主要是旋耕灭茬整地、深松镇压、精量播种机械化、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高效植保、烘干机械及秸秆处理打包等农机具产品为主。
4、薯类
由于薯类作物适应性强,在我国种植区域分布较广,集中程度不高,主要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和北方一季作区。2014年薯类种植集中度为69%,较2010年的68.5%大致持平。与2010年相比,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等西南地区薯类种植面积呈上升势头,甘肃种植面积略有上升,内蒙古种植面积则大幅度下降。
关于薯类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北方一季作区主要是大中型播种机、机械整地、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机、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还田机等农机具产品为主。
5、棉花
我国棉花种植区域的格局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新疆一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几乎占到全国的1/2,且四年间种植面积扩大740万亩。除新疆之外,山东、河北等黄河流域产区和湖北、安徽等长江流域产区全部陷入下滑节奏,尤其以河南为甚。在此背景下,四年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削减940万亩,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6333万亩。2014年棉花种植集中度为96.8%,较2010年的95.9%大致持平。
关于棉花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新疆区域主要是290马力以上的中、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和配套的棉模设备、加装卫星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械、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机械打顶机、残膜回收机及秸秆处理机械等农机具产品。
6、油菜
油菜种植在我国分布较广,集中程度也较高,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长江流域,内蒙古作为北方春油菜产区代表也有规模种植。2014年油菜种植集中度为86.4%,较2010年的84.9%大致持平。与2010年相比,湖南、湖北、四川种植面积有较大增长,安徽种植面积下降较快。
关于油菜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长江流域主要是耕整地、开畦沟、精量播种复式作业设备、机械化育苗移栽机、机械化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机、机械化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处理机等农机具产品。
7、甘蔗
作为给全国人民带来甜蜜的事业,甘蔗种植业却感到分外苦涩。与棉花种植区域格局类似,广西在甘蔗种植领域的霸主地位无人可撼,广西一省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1.4%。近四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略有下降,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为2640万亩,较四年前减少110万亩。2014年甘蔗种植集中度为93.8%,较2010年的93.7%几乎持平。
关于甘蔗各区域主要应用农机产品,广西区域主要是80-180马力级中型收割机、深松机、联合种植和切段式联合收获机等农机具产品。
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稳。2015年7月1日我国正式通过并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明确提出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1月,国务院又下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如此郑重其事其由非小。通过对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和粮棉油糖等主要作物种植区域布局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未来数年种植业整体将保持稳定,对农业装备的需求会继续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尤其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愿我们农机人一起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农机事业进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