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发布时间:2016-06-01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究竟“重大”到什么程度?《纲要》用了三个词组: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

640.webp.jpg

资料图

国家兴盛靠创新,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作为农机人,我们大家更关心农机怎么创新。在此,就与诸位分享一下笔者对农机科技创新的几点看法。

向何处去?看清市场导向。

市场是风向标、指挥棒、试金石,企业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必须看市场的“脸色”,否则就会败下阵来。

黑豹农用车曾是山东省响当当的品牌,前些年,公司大胆创新,率先改用独立悬挂系统,车辆舒适度明显提高,价格也涨了上千元。结果农民对这种升级不买账,销量大幅下滑。

同样是科技创新,九阳公司的创新却给它带来了可观收益。九阳豆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定在70%左右,20多年来保持行业领军地位,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19%。九阳公司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法宝”是它的三级技术储备体系——各事业部研发部门直接同消费者接触,对市场最敏感,负责第二年的产品开发;各事业部基础研究部负责第三年的技术储备;公司研究院则负责更长远的技术储备。这使它能始终站在市场前沿,掌握竞争主动权。

带扒皮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2010年以前还不太受山东农民欢迎,但2011年以后,没有扒皮功能的机械就很难卖,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90%以上都带有扒皮功能。从长远来看,大蒜联合收获是发展趋势,但就目前来说,挖掘收获机比联合收获机更为热销。

农村经济状况、土地经营规模、用户收入水平、购买力和机械性价比对都在决定着市场走向,把准市场脉搏至关重要。农机科技创新要围着市场转,研发什么、如何布局、何时推出,都得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活力从哪里来?重视人才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活力所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一方面,要重视高端创新人才。任正非说,华为每年花好多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请丰田退休的董事和高级团队、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华为待了十几年,使华为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越搞越好。雷沃重工联合收割机销量连续14年居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达70%,大中拖连续10年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支撑这些业绩的是它的强大研发团队,其中海外高端人才团队超过200人,它的欧洲研发中心投入超过10亿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为高端人才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宽广的创新空间。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第一,钱,没给到位;第二,心,受委屈了。有志农机科技创新的企业掌门都要练好高薪请人、事业留人的功夫。

另一方面,要挖掘大众创新潜能。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树立“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让创新走下高大上的“神坛”,走进亿万群众中间,营造鼓励探索、表彰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和体制机制,激发万众创新的热情和干劲。五征集团每年都拿出几百万元重奖科技功臣,去年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质量升级项目组人员分别给予100万、40万、30万元的奖励。雷沃重工多年坚持把提升员工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利用生产淡季组织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还有不少农机企业支持员工参与工艺改进、产品设计,鼓励微创新、小发明、小改进。群众的智慧无穷无尽,聚众智、汇众力,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后劲自然就会迸发出来。

路怎么走?独辟创新蹊径。

最近一篇名为《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说是华为产值占深圳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华为外迁让龙岗区政府感到恐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为的实力。如此强大的实力来自哪里?来自于华为的科技创新能力。

反观农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能力不足。

为了克服这个行业通病,大型农机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要围绕建设创新型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农机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力争在大功率发动机、大型采棉机、甘蔗收获机、打结器、精准智能作业等高端装备、核心部件、关键技术领域有更大作为,在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为农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中小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譬如:山东国丰公司为破解玉米收获机普遍存在的作业过程中因秸秆堵塞导致的机械故障高发这个难题,在割台、秸秆切碎、大输送和剥皮机等易发生堵塞的关键部位加装传感器,在驾驶操作台设置电子显示屏,实现了对机器主要部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使机手可随时发现并及时排除故障,从而大大降低整机运行故障率。

中小农机企业要与大企业展开错位竞争,在专精特新方面大有可为。去年,笔者考察了重庆一家企业。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主要是电驱气动剪枝机和电动微耕机。电驱气动剪枝机是由电池驱动,给气罐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后自动停止充气,可输出多路气动动力。该机重约20斤,可背负,可像拉杆箱一样拖拽,转移方便。这种机械的设计初衷是用于丘陵山区果茶园。据企业负责人讲,山东省寿光市养殖户订购了一批,主要用该机械提供的气压动力来清理养鸡场的粪便,效果不错。利用电力驱动替代燃油驱动,这就是一种创新。它减轻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满足了蔬菜大棚生产绿色蔬菜,茶园果园生产茶叶、水果的需要,特别是电驱气动机械创造了养殖场清理家畜家禽粪便的需求,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这种思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另外,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小杂粮、经济作物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小杂粮、经济作物生产普遍无机可用。由于面积不太大,种植比较分散,大型农机企业一般不愿意从事小杂粮、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而种植这些作物的当地中小企业具有农艺熟、市场清、试验方便等优势,可以先把机械研发出来,实现由无到有,然后不断改进提升,实现由有到优,中小企业在这些领域有很大创新空间。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