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机补贴操作程序之不足

发布时间:2016-07-09

 

640.webp (2).jpg

中央惠农政策方向正确,效果明显,无可非议,关键是农机补贴政策在实施操作过程中,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待完善。在之前,笔者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农机观察分享数篇相关文章,现将与农机补贴政策相关的内容予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农机地方补贴配套政策时效性。

各省农机补贴配套政策时效性有待改进。

(一)事实:省级农机补贴配套政策,过去每年要到5月20日左右才能出台,然而,农民每年5月22日已全面开始收割。

(1)地方农机补贴政策与农业部农机补贴政策不同步。

(2)农业部文件政策成了“摆设,粗线条”成了形式。

(3)地方补贴配套政策与“季节”不同步。(马后炮)

(4)地方补贴配套政策与“市场”不同步。(过时雨)


(二)理由:因地方配套政策的不对称性,人为的制造:

(1)农民“违规”购机。

(2)代理商“违规”操作。

(3)政策出台多门,补贴额度不均,形成第二“农机市场”。(乱)

(4)地方农机补贴政策,基本否定了农业部农机补贴政策,百姓误认为:农业部文件不算数,说难听一点“没用”。充其量也是一个“指导”性文件。

二、全额购机与差额购机的“优劣”对比。

(1)差额购机,顺民心、得民意,符合中央惠农政策。也是出台农机补贴政策时的初衷。方便了农民,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策为民所策、利为民所谋”。

(2)全额购机,减少了运作环节,降低了补贴资金风险,预防农机腐败案件升级。

其实,“方便百姓与防止腐败”是两个概念,我们不能因农机补贴腐败而降低了中央惠农政策的有效性。惠农、便农,让农民满意是惠农政策的出发点。

三、一站式服务实用性遭质疑

(1)一站式服务也许对东北农机大市场可能适用,但对散户经营不能及时当场“服务”的地区,成了害农、坑农之举。一台收割机因无法开到农林中心拍照,中心核管人员拒收补贴材料,农民跑了数趟,好话说尽,然而,中心核管人员拒绝上门服务,民愤极大。农民为了补贴送烟、送钱成了“规矩”。

(2)一站式服务,相当一部分用户三个月报不了帐,用户租用轿车去请去带都不行。一站式服务适用性差,引民愤,影响坏。

(3)一站式服务形成了“新常态”下的“官商勾结”。农机核管人员介绍拿回扣,如果用户不能按介绍的去购买,帐难报、脸难看,公开的威胁。(三个月送不了报账材料案例太多)

四、建议

(1)地方配套政策与农业部补贴政策同步。

(2)尽量执行农业部文件精神。

(3)资金不足,可以集中补贴,不要什么都补。

(4)尽量考虑差价购机,百姓真的很穷。

(5)一站式服务难以满足市场与农民需求,应实事求是,上门拍照、上门服务。

(6)对违规腐败案件,应从重处罚,不能人情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上几点不成熟观点,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同行、道友批评指正。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