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减少农机补贴“租值消散”——农机行业半年杂谈

发布时间:2016-07-26

●农机行业从整体上看,即便下滑也会是比较平滑的曲线,不会像有些行业那样呈现断崖式下跌。

●由于今年农机行业形势下行、加上国二升国三造成机具生产成本的上升,提升了行业对补贴额下降的敏感度。在补贴数额既定的形势下,除非补贴资金花不完,不然单台补贴额下降、总体上补贴的机具数量却会增多。

●你的退出,就是给竞争对手腾出市场。任何时候,行业都在洗牌的过程中,最后胜出的优质企业和优质品牌,这种情况在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中或市场进入拐点之际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现在农机补贴目录下放到各省,一个地方一个规定,给农机企业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支出的增加。当然,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购买机器的农民消费者头上。从管理者的角度、政策设计者的角度,需要考虑更大程度地减少农机补贴的“租值消散”。

●过去了半年多的2016年,是农机行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但是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吗?显然不是。更困难的或还在后面。极有可能的情况是,2017年将比2016年的情况更为严峻。

●在行业形势不好的年景,企业的领导人和投资者需要多些耐心,特别是那些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企业老板。

转眼今年小麦收获机销售期就结束了,转眼今年的跨区机收就过去了,转眼2016年就已经过去了一多半……可是,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却还没来得及开放今年的补贴系统。

以往一到年中,老朱喜欢对上半年来个十大或几大新闻事件的总结评点,但是,随着今年行业的不景气,老朱也缺乏动力、没有兴趣再来什么盘点。说来说去,就是日子不好过了,行业越来越难混了。再说,上半年国内行业也没有什么较大的新闻。要说现象,首先就是大家对国二升国三的关注;其次,当然最关心的还是补贴政策对农机行业的影响。至于国内的农机龙头企业,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动作,看行业格局变化,还是看大企业,小企业难掀起什么波涛。

当然,我们也用不着唉声叹气,对行业前景丧失信心。无论是纵向上看还是横向上看,农机领域在当前的形势下还算好的。老朱多次讲过,粮食需要年年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这么一个大国,农业生产总还是少不了农业机械。中国总不能靠从国外大量买粮食吃,这根本就不现实。近20亿亩耕地,即便荒个一亿亩两亿亩的,余下的仍然需要无数的农机作业。就凭这几点,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无用武之地。不像搞工程机械的,一个地方工程搞完了、或者政府没钱不上项目了,用工程机械的就少了,需求自然就会下滑。农机行业从整体上看,即便下滑也会是比较平滑的曲线,不会像工程机械等行业那样呈现断崖式下跌。再说,每家企业、每个人都有先天的基因,说得宿命论一点,这都是命运的安排,让你去干其他行业,谁知道又是什么结果?也不一定是您玩得转的。

要说国二升国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初农机行业包括媒体对此事的预判可能有些过于悲观或者过于严重了。彼时,行业协会、一些大中企业或过于夸大了国三到来的严峻程度,而更多的是从自己去库存的角度去游说。记得当初,像九方泰禾这些没什么库存并提前对配国三机型进行了一定试验的企业,说国三发动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实际上,当时老朱心里也打了个问号。但最近老朱从中国一拖、中农博远、中联重科、雷沃重工等企业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很多用户还是愿意接受国三的。以一拖为例,其销售的国三动力拖拉机占比较高,在安徽阜阳周边更是占了一半以上。雷沃重工、中联重科上半年销售的小麦收获机,配国三动力的也不少。中农博远领导人日前把今年国三玉米机的目标定在了2000多台,结果会如何还需要验证,不过老朱估计,国三动力对玉米机行业销售的影响可能较拖拉机、小麦收获机等细分领域的影响要大。

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国二升国三,还给那些投机型的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今年很多企业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去库存,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成分。实际上,在老朱看来,很多企业去年之所以形成大量库存,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本身的投机取巧造成的,不过是想在升国三大限之前的过渡期,多生产点国二机器、来年多卖点。但是,事情总是两面性的,一方面一些价格敏感或者担心国三机器表现不稳定的用户可能会继续购买国二机品;但另一方面,企业处理库存实在太麻烦了,老机器会贬损、又不能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同时挤占了大量的资金、企业资金成本也大量上升,欠了钱的上游供应商怨声载道,下游有些经销商推销老旧国二机器也并没有多大动力。此外,今年车间没事干了,员工也不好安排。相反,库存少的企业,由于没有包袱,运作起来自由度大,人员轻松。总结起来,库存多的弊端相比多卖些国二机可获得的利益要大得多。对于那些激进型的、缺乏战略安排的企业领导人,教训不可谓不深。

上半年对于农机行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农机补贴额的下降。有企业人士称,原定政策三年不变,为什么今年变了?实际上,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规定的只是大体的实施框架,上级部门并没有说在这三年当中不能修正。再说,在补贴数额既定的形势下,除非补贴资金花不完,不然单台补贴额下降、总体上补贴的机具数量却会增多。只是,由于今年农机行业形势下行、加上国二升国三造成机具生产成本的上升,提升了行业对这一政策修订的敏感度。当然,在有些人看来,如果维持过去的补贴率可能有利于促进用户接受国三机器的推广使用。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本来就是有风险或者意外因素。政策对于每一家企业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政策,对不同的企业影响程度不一样,对于积极应变的企业来说,影响小些,对于被动对付的企业,影响自然就大些。即便在不好的形势下,也有做得好的企业,这两年,沃得的水稻收割机表现就很抢眼,中联重科的烘干机也呈现上升势头。你的退出,就是给其他竞争对手腾出市场。任何时候,行业都在洗牌的过程中,最后胜出的优质企业和优质品牌,这种情况在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中或市场进入拐点之际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总体来看,目前的农机市场毫无疑问仍然是政策主导销售的市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一款新产品上市,从样品出来,到申请推广鉴定、到最终进入各地目录、享受到补贴资格,这是一个比较漫长与颇为麻烦的过程,也是需要支付大量成本的过程。特别是,现在农机补贴目录下放到各省,一个地方一个规定,给农机企业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支出的增加。当然,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购买机器的农民消费者头上。此外,由于全额购机的施行,在事实上造成了农机领域资金结算周期的延长,也不利于行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服务的改进。从管理者的角度、政策设计者的角度,需要考虑更大程度地减少农机补贴的“租值消散”。所谓“租值消散”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看似免费或低价提供的服务或商品(免费的农机补贴),其实却需要人们花费不少的成本去获得。因此,农机补贴政策仍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去不断优化改进。

过去了半年多的2016年,将是农机行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但是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吗?显然不是,更困难的或还在后面。极有可能的情况是,2017年将比2016年的情况更为严峻。那么,2016年要如何应对?一方面是顶住压力,为2017年存好余粮,该融资融资、该存钱存钱、该省钱省钱;另一方面,还是要大力推进新的国三产品,做好质量,做强品牌。

我还想说的是,在行业形势不好的年景,企业的领导人和投资者需要多些耐心,特别是那些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企业老板。有些老板心急、着眼于短期利益,巴不得换个领导、企业销售业绩马上立竿见影。我们知道,个人能力这只是一个方面,企业经营涉及方方面面,你产品做不好、前任基础不牢,后来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止跌、才能改善局面。过去我们有的企业在产品投放方面过于急迫,造成品牌口碑太差、企业元气大伤,后来者想再挽回市场难于上青天,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做企业,不在于一时的成败,更主要的活得长、活得久、竞争力不断增强。近两年,有不少本来不错的农机企业或陷困或倒闭,令人惋惜。国二升国三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你老板要短期利益,好,经营层今年就多卖点赚钱快的国二产品,懒得花精力去推国三新产品研发试验了,大不了来年换个工作。可企业明后年也许就完了,股东、老板的损失更大,眼前短期的业绩增长也就没什么意义。在老朱看来,企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目标是一致的,谁不想干好、谁不想获得更大的业绩对自己的能力予以证明、为自己的人生增加丰度呢?这方面,投资者可以借鉴一下东风农机的经验,宣碧华老板入主企业十多年来,公司经营层(职业经理人)一直颇为稳定,企业也稳步发展,成为拖拉机领域的一家领先企业和农机行业的一家优质企业。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