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2004至2014年间,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流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6%;流通企业快速成长,十年间企业数量增加一倍多;流通企业从业人员快速增加,十年间净增10万人。
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进入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以来,农机流通行业普遍感到生存压力加大。
转型升级迫切
农机流通行业当前存在“四个风险”。
首先是政策风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补贴资金、补贴对象、补贴目录每年都有调整,给流通企业的市场运营、研判、布局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服务政策每年也都会调整,给流通企业销售、服务工作的稳定性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的国二、国三产品切换,更加剧了流通企业风险系数。
其次是资金风险。前几年,补贴产品提前销售,而现在补贴额度下调,造成额度下调部分垫付资金无法收回;全款购机政策实施后,很多农民仍是差额购机,差额部分仍由流通企业垫付,造成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恶意欠款时有发生;流通企业从生产企业进货,普遍是现款现货,甚至是先付款后付货,一旦市场下滑,库存全压在流通企业;今年来国二、国三两个排放标准的产品同期销售,造成库存产品更多,回款速度更慢,加之目前贷款又难,使得部分流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再次是经营风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传统农机产品销量急剧下滑,而急需的新型农机产品却不能满足供应;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加快发展,农机的用户总数在减少,而流通企业数量总体上并没有减少,造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多种原因导致流通企业赊销、超指标销售以及市场研判失误等造成的库存积压增多;电商在各领域应用加快,造成一些人对农机实体店的发展模式产生疑惑。
最后是法律风险。前几年,有些流通企业没能按补贴政策规定办,发生了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而且随着农民法律意识增强,农忙季节因农机三包服务方面的用户纠纷等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加快农机流通行业转型升级,是解决流通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整个农机流通行业尽快适应我国农业、农机工业调结构、转方式的紧迫需要;同时还是适应新形势下用户需求升级的紧迫需要。
政策环境有利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农机流通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三稳”,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到2020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两协调”,即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规划还明确了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六大种植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调整重点和方向。随着种植业从二元结构(粮经)向三元结构(粮经饲)转移,种植业和养殖业、畜牧业协调发展,我国各种优势农产品所在的重点生产区域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所需各种农业机械必将会增长,必将拉动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将要发布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给未来农机市场增添新的增长动力。《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六大区域发展重点和七项重大行动计划。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其中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明确定位在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作物,聚焦在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随着该《规划》的实施,未来农机市场的需求将由三大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由耕种收环节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张,所有相关的农机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部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上日程,将会拉动今后中高端农机产品的需求。根据到2020年要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必须精准提高化肥与农药利用率,这就离不开高端智能化的农业装备特别是高端植保机械的使用,因此必将拉动今后市场对中高端农机产品的需求。
另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常态化与市场化,将更有利于农机流通行业的发展;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将给农机流通企业提供更加宽广的新业务拓展空间;农机装备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为农机流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经销大型、高效、智能化农机产品提供了有力的货源支撑。
未来趋势复杂
农机属于竞争性行业,农机流通更是如此。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市场化运营是终极目标,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农机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逐步完善与市场化运作,随着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农机用户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所以农机品牌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农机流通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间的整合将会加快。
在市场充分竞争、行业充分整合的过程中,农机流通在整个农机产业链中的功能将会不断得到完善、加强和提升。而提升服务是竞争取胜、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重点是围绕用户需要、生产企业需求,进一步拓宽经营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挖掘服务潜力,提升服务能力。一部分有实力、有能力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可能继续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一部分中小型农机流通企业可能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二、三级经销网点;还有相当部分流通企业有可能转型为农机服务商、农业综合服务商等。
核心内容与重点方向
农机流通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服务”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上台阶。即依托现有的“农机流通”业务,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农机流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一是纵向延伸服务,如向大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二是横向延伸服务,如开展二手农机交易;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如“互联网+农机流通”。
围绕大农业发展需要拓宽经营品类。从种植所需向农产品产后加工、处理所需机具拓展;从大田作物所需向设施农业所需机具拓展;从三大粮食作物所需机具为主向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所需机具拓展;从种植业机具为主向养殖业、畜牧业所需机具拓展;从产中所需向产前、产后所需机具拓展;从传统机具销售为主向中高端机具销售为主拓展;等等。农机产品品种多,社会保有量大,维修任务重;大型、高端农机持续增加,维修问题更突出;国三产品启用,维修难度更大;农忙季节用户需求更迫切。因此,开发农机后市场服务的需求空间也很大。汽车售后服务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三倍,后农机市场也完全是个“金矿”。企业还可依托现有业务延伸服务链条,做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做农业生产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横向延伸服务包括引进金融租赁保险等多种服务,帮助用户方便购机。近年来,很多大型农机生产企业也都增加了融资销售服务。如中国一拖财务公司采取通过经销商向终端客户提供融资销售的模式,还有一些经销企业与当地融资租赁公司合作,通过融资租赁,缓解用户购买大型农机的融资难问题。也包括开发二手农机交易市场,每年农机更新、二手农机交易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初步了解有几百万台。现在已有安徽阜阳农机市场、山西运城农机市场等开展了二手农机交易。
农机流通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应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稳固、和谐的厂商关系。供应链管理目的在于协调企业内外资源,使供应链条上各个部分运作达到最优化,都以最少的成本,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义包括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强调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各企业间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对工作、实物、信息、资金等流程不断改进;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缩短产品供给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减少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等。
农机流通企业还应积极参与行业整合,通过整合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这方面的有利条件正在显现。一是今后几年随着农机生产企业的并购重组,一些淘汰品牌的经销商将可能进入关停并转程序,有被整合的需求;二是过去几年单靠获得补贴资源、靠关系进入流通领域的部分经销商,随着补贴政策逐步市场化,这部分经销商将可能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有被整合的需求;三是有一些原本经营服务很好的经销商,甚至是区域性龙头流通企业,由于领头人本人年事已高,子女又不愿从事农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有被整合的需求。所以,有条件、有实力的农机流通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以产品、服务为纽带,以发展网络为抓手,积极开展连锁经营,积极参与行业整合,通过整合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提升销售服务能力,规范农机行业流通秩序。江苏苏欣农机连锁公司做的就很有代表性。
另外,加强流通企业内部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互联网+农机流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新型经营模式,也都是农机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有关政策建议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重点向大型高效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主产区倾斜,不断提高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精准性。同时,建议在每年春耕生产前开通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结算时间表,切实解决补贴资金结算慢问题。
其次是进一步加大金融体系支农惠农力度。推进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和金融租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鼓励农机信息化服务商、信贷机构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农业机械经营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加强保险扶持,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探索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资金提供担保、农机销售企业购买商业保险的模式,推动财政对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交强险和商业保险实行保费补贴政策,多方分担、化解农业经营者购置、经营农业机械的风险。
第三是加快研究制定农机流通相关政策与法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农机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并把农机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农村市场体系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机售后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引导维修服务行业规范发展、支持农机企业售后维修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二手农机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便规范二手农机市场发展,维护用户切身利益。还建议借鉴汽车行业品牌建设的经验,尽快研究制定“农业机械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推进农机流通行业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机流通行业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