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是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雨水少,土地保墒能力差而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墒、增产增效的耕作技术。其机理是通过对土壤和水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控制土壤水分的损失,不断给土壤以水分和养分的补充,以达到对土、肥、水的综合调控。因此,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今年,农业部提出在我省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试点,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50万亩,“十三五”期间,共推广460万亩。为确保这项技术在我省深入推广,省农机局分别于今年5月和8月举办了两次现场演示推广活动,并从保质、保量、保程序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各地仍然对有些技术问题还把握不准。本人结合前些年做的有关研究,就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有关问题做些探讨。
一是哪些土壤适宜深松?根据《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适宜地区主要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保墒能力差,全年不种植水稻的旱田。湖北土壤大致分湖泥土、岗地黄土和丘陵土壤和山地土壤。其中湖泥土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滨湖地区,其土层深厚,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是我省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岗地黄土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其耕层薄,透水性和蓄水性都较差,怕旱怕涝。丘陵土壤主要是黄土,其土质粘重紧实,结构差,抗旱保墒力差。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大部分是旱地,其土质粘重,土层浅薄,漏水漏肥,易受旱,水土流失严重。结合湖北土壤条件,本人认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推广适宜地区主要为鄂北岗地、山地坡度为15度以下的坡耕地和平原地区全年不种水稻的旱地。对于麦-稻、油-稻等与水稻连作的区域不适应宜开展深松作业,这会造成田块泥脚逐年加深,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要区分沙地和沙壤地的区别,一个很有效的经验就是,将土壤与一定量水混合后,如果土壤能捏成团或者捏成条,就可以深松,反之则不可以深松。
二是哪种深松作业模式最合适?从深松作业机具类别看,主要有单一深松机、振动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等几种。单一深松机只有深松功能,机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配套动力要求不高,但需后续作业及时旋耕。振动深松机的深松铲为机械振动式,具有工作阻力小,松土性能好,动力消耗低,配套动力要求不高特点,但机具结构较为复杂,维修保养部位多。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效果最好,犁底层打破彻底,但需动力大。按作业功能可分为单一深松机和复式作业机两种,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类型、作业方式等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深松机具。为了减少农机对土壤的压紧,特别在作业期短,作物茬口较紧的地区,建议选择复式作业机具,包括深松+旋耕、旋耕+深松、深松+旋耕+播种等。如果作业期较长,作物茬口不是很紧的地区,如对冬闲田深松,建议采用单一深松作业。如果作业田块较大,动力机械动力配备充足(如一些大型农场),可以选择振对深松和全方位深松作业。
三是如何确定作业时间?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但各地种植制度、种植模式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推广。春季,在大田蔬菜种植和大田棉花种植地区,可在蔬菜和棉花播种前进行深松。夏季,对夏玉米进行深松施肥播种复式作业,可充分接纳雨水,防止地表径流,达到抗旱排涝的效果。秋季,在收获玉米后,可以进行秸秆粉碎、深松、旋耕、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深松,需要与播种后镇压浇水等措施配合使用,以增强抗旱保墒效果。冬季,对冬闲田进行深松作业,可有效蓄存雪水,改善土壤结构,但要求在入冬前进行作业。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机具配置专业、动力配备合理的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机部门在推广这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作业机具、合理选择作业模式、适时选择作业时间,才能使这项技术真正能挥发增产增效的作用。(湖北省农机局质管处 吴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