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唐河之秋”中国农机产业高峰论坛在唐河县举办

发布时间:2016-09-21

大河网讯 丹桂金风硕果香,天高云淡机声唱。金秋九月,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以“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产业集聚,提升民族农机工业水平”为主题的“2016唐河之秋”中国农机产业高峰论坛在河南省唐河县举办。

中国农区看中原,中原农区属南阳,南阳农区在唐河。论坛期间,探访一个超级农业大县“无中生有”的农机产业崛起之路,记者从所见所闻中体味到了唐河“擎产业龙旗、树行业国标”的大县转“机”。

名企明举 普惠民生

9月19日,对唐河产业集聚区农机产业园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产业园最大的农机“智”造项目——亚澳农机首批产品下线,正式开门迎宾。

在简朴而又隆重的开业典礼上,最大的亮点就是为全县1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拖拉机手发放自主研发的农机产品,企业“普惠民生”的“民本情怀”令人感佩。

“我种了几十年地,第一次用上咱们县自己生产的高级拖拉机,心里真是得劲!”来自桐河乡祥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拖拉机手焦强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投资3.6亿元的西安亚澳(南阳)农机生产项目,以生产出世界第一台旋耕播种施肥机而驰誉全球,如今又以年产5万台新型农机具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强势登陆中原市场,唐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农机消费大县到农机制造强县,唐河用短短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农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华丽转身。行走在3平方公里的唐河农机产业园,亚澳农机、向阳红农机、大华农机、东联变速箱厂、珠海银通无人机、麦稻之星粮食烘干机械、津旋农机具刀片等9个总投资逾20亿元的农业机械制造项目让人印象深刻。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采用了日本久保田设计、德国农机制造工艺和国际领先的电涌涂装技术,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试车跑道和检车线,具备过硬的产品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成为新型农机唐河“智”造的有力支撑。

县委书记李德成告诉记者,3至5年内,这里将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顺利实现“惠企业、惠唐河、惠农民、惠全国”的“四方共赢”目标。
把脉问诊 名家论道

“农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只有更好发挥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才能让农机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9月20日上午,“2016唐河之秋中国农机产业高峰论坛”正式开讲,来自全国各地农机生产企业的200多名高管悉心聆听。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以《供给侧改革——农业与农业机械化》为题,上了开讲第一课。

刘宪讲道:“唐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强县,农机化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要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就要有效提高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人才实用人才供给、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便捷高效型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

据了解,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是我国农机化领域重要的社团组织,目前已经成立了农机鉴定检测分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分会、农用航空分会、农机科技分会、设施农业分会、信息化分会等6个分会,今年正筹备成立畜牧分会和技术推广分会。协会聚集了第一二三产业领域诸多的智力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论坛期间,孙钢、张光华、宋仁勇分别作了《中国制造2015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之路》、《当前农机工业形势分析》、《中国制造——亚澳精益生产》主题报告。报告从产业形势、企业管理、自主创新等不同角度,为唐河农机产业和全国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把脉问诊、献策指路,赢得广泛认同。

“对唐河来说,农机产业发展只有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才能在 高、精、尖 的道路上健康快速行进。”听完专题报告,一直致力于发展新型农机产业的县农机局长侯兰举深有感触地说。

诚挚迎商 效应凸显

对于参加高峰论坛的200多名企业高管来说,此次唐河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考察唐河的投资环境,为产业转移架桥铺路。

登门造访,名企荟萃。常州东风农机、日本洋马(中国)农机、三一重工、星光农机、江苏常发农机和沃德农机等一系列名企代表云集唐河,踏寻商机。沃德农机副总经理朱林军对此行充满期待:“一个地方能承办全国性的农机产业高峰论坛,说明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产业态势和发展潜质都是过硬的。希望这次不但能取回真经,也能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这里的投资环境真的很好!”陕西省户县政府副县长鲁强由衷地赞叹。此次唐河之行,他扮演的是“红娘”的角色,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农机产业发展的关注,还有7家寻求合作伙伴的辖区企业的负责人。鲁强说:“产业发展需本着 趋好性 原则,打破地域局限,变 关起门来发展 为 敞开门来合作 ,这样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
投资环境彰显的是招商诚意。唐河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为农机产业园修建了栀香路、兴达路、镍都路三条景观大道,升级改造了工业路,配套了电力、天然气、自来水、通信光缆等基础设施,使每个落地项目都达到了五通一平的要求。同时,产业集聚区内还为农机制造业配套2个年产1万吨的消失模铸造线,2个年产5千吨的沙模铸造线,以及年产2千万只的铝合金活塞和有色金属铸件生产线。

“要想引得凤凰来,就得栽好梧桐树。”县长周天龙认为,“投资环境就是招商引力,有没有磁性,就要看硬件行不行、软件优不优。”

机声一片 响彻中原

产品硬不硬,田间来比武。

9月20日,在唐河县万亩玉米示范方里,由唐河农机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收获机械大显身手:机声轰鸣里,玉米收割机开始吞进成片的玉米,然后吐出金灿灿的玉米穗,身后留下的是粉碎过的玉米秸秆。

“用这些大家伙干活儿,能顺顺当当地搞好保护性耕作。在家门口就能买的到的机器,咱用着放心。”前来观看演示地的张店镇青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中原说。
言为心声。尹中原的话代表了唐河农民的农机消费心态,也折射出唐河农机市场的无限商机。

“入唐河者,入中原。”唐河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两个农业大区的中间位置,是沟通南北东西的孔道,是东部生产力由东向西推进的“支撑点”和“接力站”, 是生产大型农业机械的产业高地和创业富地,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作为全国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唐河也是农机生产和消费大县,农机产量、销量、用量和增量都非常可观,全县年销售各类农机具能达到3000台(套),20多个知名农机产品销售红火。

政策给力,消费升温。河南省每年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达16亿元,南阳市每年可享受2.5亿元,唐河每年可享受购机补贴4000万元,就是这4000万元,直接带动全县农民每年花费1.2亿元用于购买新型农机。
农机制造红火,农机消费升温,使农机产业园的联动效应正在展现。目前,唐河新建农机销售市场3家,各类农机购销网点达70多个,农机市场销售火爆,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成为主流模式。

数字显示:止2015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0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和收获机械近15万台,配套农机具达30余万台(套),全县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76家,其中荣获国家级农机合作社5家,省级农机示范社15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达50余万亩。成为全省首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生俊东 丰兴汉)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