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国六将2020年实施,发动机企业能做到吗?

发布时间:2016-10-30

10月17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正式就柴油、燃气发动机国六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国六征求意见稿,正式的意见当然都需要各企业技术部门的研究评估。在此之前,《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业内相关人士谈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这项比欧六排放还要严苛、堪称“史上最严”的排放法规,发动机企业能做到吗?

11.webp (1).jpg

 要跨过什么障碍

国内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赵先生表示,对于“国六”里引入“欧六”的“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不是很理解,“在车上做排放试验,这是新课题。具体使用实验设备如何检测的相关细节,还需要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

虽然企业早有适应欧六法规的产品在销售,但一位在外资企业专研排放法规的人士A先生表示,国六并不能欧六简单移植就可以了,实际相当于重新开发,这主要不是技术难度的问题,而在于本土过渡。“国六排放法规在欧六的基础上,有近30%是新增的特色项目,需要技术部门进行本土适应开发。”他说,对于“中国特色”这部分,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是在同一起点上的。

本土品牌汽车主机厂商发动机研发部门的钱先生认为,“国六”比照“欧六”标准,但是“没抄像”。“欧六设置了ABC三个阶段,把OBD控制逐步收紧,相对比较务实。国六一步就到欧六C阶段,等于是一步登天。”他说,国内各发动机厂都能做到样机达到国六标准,但是要做到批量一致性,需要一个工业积累的过程,不光是技术能力的问题,还要市场实际使用数量的积累。“如果达到国六标准,发动机企业必须‘飞跃’。”

640.webp.jpg

 什么时间才合适

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是采访对象不约而同第一个谈到的问题。

2020年,这个时间点虽然早已经过各种场合下“吹风”让业界早有预期,但是真的写到征求意见稿里,业内人士依然表达了不同意见。

A先生提出疑问:“11月13日截止征求意见,到什么时候正式公布?作为国家标准还要走WTO审批流程,最快也要三四个月。这就意味着最终定稿有可能到明年3月或4月,距离2020年1月还不到3年,这期间要做研发、实验、认证,时间太紧张了。”

赵先生感慨,现在很多企业国五产品的开发还在做,投入了很多钱,结果过两年就要再升级到国六,真是无言以对。

另一国内发动机厂负责人孙先生表示,“因为我们布局比较早,产品研发都不是问题。但是从研发出产品,到它成为商品,还需要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能力升级等一系列工作要做。2020年,还是太早,有点仓促。”孙先生和赵先生想法一样,认为需要4年的准备时间比较合适。

 时机 谁说得好呢

在接受《商用汽车新闻》时,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认为确实2020年实施国六的时间有些紧张,但他反问:“到底多长时间才合适呢?恐怕谁也说不好。”

姚春德从当前环境控制角度,赞成排放标准升级。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当前国内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已经有目共睹。别的不说,最近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人人都像在“仙境”里。多项研究都显示,机动车排放、尤其是柴油车的排放占到了空气中污染物的很大一部分。姚春德表示,从政府层面上来说,环保压力很大。“问题是监督体制如何保障真国六,这是相关部门必须要解的题目。”

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于企业是否做好准备的问题,姚春德认为,关于国六,在技术上早已大白于天下,对于企业来说,难点可能出现在生产一致性保证,以及如何在行驶状态下符合要求。毕竟国六的技术路线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引入“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与国际接轨,而且对颗粒物、一氧化碳排放要求更高。

从2018年全面实施国五到2020年实施国六,两年升级被各企业“吐槽”过于仓促,姚春德表示理解,但他说:“企业不是做不到,只是成本增高。在算成本时,咱们不能只算经济成本,改善环境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嘛。”他相信在政府下大力气的推动之下,国六排放标准势必能够实现。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