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机械化收获 农机企业在努力

发布时间:2016-12-22

12月10—11日,在广西柳州召开的“2016年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中,中联重科、广西柳工、江苏沃得、河北圣和、吉峰农机、凯斯纽荷兰、约翰迪尔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机制造商纷纷参展,引来了农机人的极大兴趣。我们知道,近年来,我国制糖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古巴、巴西等世界主要产糖大国,而要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早日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最为薄弱的环节还数机械化收获。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蔗的收获已逐渐从人工砍拾向机械化作业转变,但高昂的购机价格以及崎岖不平的山地地形,让多数蔗农们望而却步。众所周知,世界上蔗糖主产区的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的甘蔗收获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甘蔗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就生产企业而言,当今国外研究甘蔗机械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凯斯和约翰迪尔,其产品的优势在于成熟先进的技术、人性化的设计、高效率作业以及智能化操作,这些产品在国外市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这两家国际巨头还纷纷在中国设厂,研发适应中国甘蔗机械化发展的产品,如凯斯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了相适应的小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研制的配套动力为200马力的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同样让蔗农爱不释手。但与国内机械价格相比,这些外资企业的甘蔗收获机价格高了几倍,让普通的蔗农们一边是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企盼,一边却又是满满的无奈。

再看国内的农机企业,对甘蔗联合种植、收获、装运机具的研发,制造虽有所发展,装备拥有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但仍存在作业效率不高、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等问题。有的甘蔗收获机损失率高达20%,严重影响了甘蔗质量,降低了蔗农收入。另外,甘蔗收获机价格动辄就上百万,但利用率低,成本回收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蔗农的积极性。目前虽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始关注并研制甘蔗机械,但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易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创新技术更新速度慢。

让蔗农重拾信心,农机企业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鼓励和选择有一定技术储备力量的企业、研究机构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创新意识,加大引进吸收再创新力度,促进新机型的研发生产。另一方面,面对我国甘蔗大多种植在旱坡地,蔗田地块小、坡度大、机耕道不通畅等现状,应有针对性地引进、研发、生产、推广适用雨后、坡地等甘蔗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实现大中小机型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我国甘蔗以切段式收获机为主的特点,提升国产大中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的技术水平,着重对切割输送、杂质分离、收割机自动化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可喜的是,在此次展会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像约翰迪尔CH530甘蔗收获机的国外农机产品还是与中联重科AS60甘蔗收获机一样广受欢迎的国内甘蔗生产企业,已逐步将适宜于我国广西等地区甘蔗机械化发展的机型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甘蔗的机械化收获也会如玉米、小麦收获那样轻松自在,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