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机市场风生水起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6-12-27

2016年的国内农机市场,收获机械、中小拖、农用车等传统市场持续下滑,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不再,而畜牧机械市场却风生水起,成为热点板块,虽说是小众产品,却演绎出大产业。

政策、需求提速市场

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粮改饲、环境治理等大环境下,畜牧机械品类的几乎所有机械都变得炙手可热。随着环境治理推进和秸秆后处理产业的发展,打捆机的需求从传统意义上的畜牧产业集聚区向全国辐射开来,快速升温,一跃成为热点。

国内众多地区针对秸秆回收机械购买予以累加补贴的政策支持,并倡导多种项目立项快速形成群体化产业,加之用户对打捆机产品的刚性需求,市场调查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的打捆机9800余台,同比增幅18%左右。

今年打捆机市场快速升温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市场基础和政策背景。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打捆机保有量不过区区3.71万台,形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突出矛盾,成为支撑打捆机市场崛起的根本原因。2015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为行业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

针对国内环境污染、雾霾严重的现状,国家持续加大秸秆焚烧治理力度,秸秆打捆及后处理得以全国铺开。从中原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打捆,到南方区域的稻草、油菜秸秆打捆,再到新疆区域的棉花秸秆、油葵秸秆打捆,打捆机这个数年来功能单一的小众产品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成为秸秆回收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之一。

今年,国家持续推动粮改饲试点工作,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17个省区,这一措施不仅为青饲料收获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是一种能动,同时催生了个体用户及小型养殖场秸秆打捆需求,小方捆型低密度打捆机被越来越多的个体用户所接受,用于自营小型养殖场的秸秆饲料打捆,既方便存放,又便于饲喂时搬运。另外,牧民产业单一,离不开养殖产业,即使本地所需草料不足,也会多方寻找饲草来源,其缺口普遍依靠玉米、谷物收获后的秸秆回收获取,因此在内蒙古地区遭受旱灾,饲草减产后,其他地区的切割揉搓型产品深受青睐,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一机难求”的现象。

打捆机产品虽热销,但是制约因素也不少。众所周知,秸秆回收、处理和转化的全链条提升空间非常巨大,秸秆利用率和收益最大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牛羊价格下挫、粮价走低,也使得用户购机积极性及购买力受影响。打捆机区域需求差异明显,大型高端产品全部依靠进口,虽然性能好、作业效率高,但是价格不菲、维修成本较高,中、低端低密度产品已实现国产化,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质、性能、作业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秸秆打捆,尤其是质地较硬、秆径较粗的玉米、棉花秸秆打捆可靠性不足,故障率高,秸秆打捆机型整体技术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内产业亟待升级

打捆机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21年,德国克拉斯公司发明了其专利产品——打结嘴,应用于不同型号的打捆机中,并在法国梅兹建设了欧洲最大的打捆机生产基地,促进了打捆机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打捆机械发展到高峰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捡拾打捆机,其后成功研制了打捆机,批量生产并且投入使用。通过技术改进,国内产品品种显著增加,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不断改进,但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打捆机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自走式和牵引式;按打捆的原理可分为内卷式和外卷式;按成捆形状可分为方捆和圆捆。就产品作业性能而言,大型高端产品仍然集中在克拉斯、凯斯、约翰迪尔、爱科、威猛等品牌,中小型机械代表品牌有海斯顿、纽荷兰、世达尔以及国内品牌华德、雷沃、玉龙等。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打捆机国产高端化进程明显加快,多数企业围绕着专业化秸秆打捆做文章,一时间热闹非凡,却也喜忧参半。

目前,我国在内蒙古海拉尔,山东潍坊、曲阜、莱州,河北石家庄、高阳、庞口,湖北咸宁等地初步形成了打捆机制造的产业集群,均以生产小方捆、小圆捆低密度、牵引型产品为主,捡拾幅度在0.8-2.4m之间。河南花溪玉田以及辽宁几家企业一直研究自走型打捆产品,并研究与青贮功能进行结合的机型。近年来,随着秸秆打捆的作业需求增加,国内企业研发的秸秆切割揉碎压捆机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通过切刀装置对秸秆进行切割再进行二次揉搓,使秸秆形成细丝状,便于牛羊进食,进一步提高了秸秆利用率。这类产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可靠性较差,故障率较高,专业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内聚焦打捆机制造的规模企业较少,高端产品制造技术亟需大突破。纵观国内打捆机产品,其关键核心部件打结器皆是进口产品性能最优越,国产打结器存在耐磨性差、鹰嘴易变形、脱扣不畅等问题,成为了打捆机国产化的一大瓶颈。

四大趋势演绎未来

今年以来,农业部针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提升、秸秆后加工陆续出台了政策,农机补贴政策也向相关品类进行倾斜,随着粮食价格市场化对接深入,畜牧产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打捆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期。预计2017年打捆机销量或将突破1.2万台,同比增长20%左右。

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市场需求现状,笔者预计,大型草场、牧场、合作社、大型养殖场、热电厂等对打捆机的需求将继续向高密度大型化、高效率、尖端产品发展;个体用户和小型牧场、养殖场将以捡拾幅度为2m左右、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为主;由于捡拾幅度1m左右的小型产品作业效率低,预计后续几年其需求量将逐渐减少,其需求主要为家庭散户自用以及丘陵山区零星地块作业;随着秸秆打捆作业推进,秸秆切割打捆机型销售占比将进一步增加,与捡拾型平分销售份额。

国内品牌要摆脱打捆机制造水平较低的现状,就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需要有更多的科研机构、规模企业加大产品科技创新和精益制造力度,相信期间有竞争,有淘汰,也有整合,更有自强进步和发展壮大。预计打捆机产品新的竞争格局将在3-5年内形成。

国内农机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充分。任何企业进入打捆机制造,要成功都并非易事。在产品研发环节,企业应做好大型高端打捆机产品研发和制造,重点解决中、高密度压实难题;应突破核心部件——打结器制造瓶颈;应优化链条链接传动机构,减少作业过程中“同步调整”步骤;应提升作业用途,一机多用,通过捡拾装置与切割装置互换,实现牧草、秸秆切割揉搓打捆;还应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与玉米收获、小麦收获机械的一体化组合。

企业要加大技术、工艺研发力度,以工匠心态和精益制造的理念做好产品,产品性能必须过关,作业可靠性必须过硬,耐使用、高效率、低故障是冲击市场的关键。打捆机产品对于很多用户来讲是一种不算熟悉的产品,由于目前产品的捡拾、压缩、打结等环节部件动作频繁性,决定了其故障率相对较高的特性,这就需要企业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售前培训、用中指导、售后跟踪、经销商服务能力培养、配件供应缺一不可。由于用户购买力不足影响,高性价比的打捆机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

转载说明:

1、本文版权归《农机市场》杂志所有,其他纸媒或网媒如需转载,请与《农机市场》杂志社联系。

2、笔者推荐感兴趣的道友订购《农机市场》杂志,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农机市场》杂志,应是:干货多,广告少,物超所值。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