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工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近年被看好的植保机械市场迎来重大利好,《方案》所列重点任务中,主机产品创新专项第三项就是“精量植保机械”。
《方案》明确指出,突破基于路径规划、病虫草害快速识别及数据实时传输与处理、变量喷雾控制、高地隙自走底盘的土壤-植物-机器系统适应性、基于作物信息反馈的3S技术导航控制下的精准施药、基于作业速度自动调节喷量的变量施药、在线校准等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对靶性强、可减少雾滴飘失的施药装备。围绕“四大”主粮作物及棉花、甘蔗、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研制大田机动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及应用于大面积农田及草场施药作业的农用航空植保装备。
《方案》大体明确了植保农机的两大发展方向,大型高端自走式植保机与农用航空植保装备,而此趋势在不久前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也已见端倪。诸多农机企业展出的许多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杆喷幅均在12米以上,其中甚至不乏喷杆喷幅达21米的“大家伙”,看上去颇为壮观。农用航空植保装备中的代表—植保无人机也是出尽风头,除了深圳大疆、极飞科技、无锡汉和等知名无人机企业的明星产品之外,众多农机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
据悉,植物保护是我国农业生产薄弱环节,而植保机械更是其中的最短板。据预测,2016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而当前植保类农机化水平仅有35%左右,远不及传统农机水平,且植保机械使用频率高于传统农机。显然植保机械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洼地效应”显现,发展植保机械恰如顺水行舟。《方案》的发布,无疑又给顺水的植保机械市场又添一股顺风。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加速,以及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前景广阔的植保机械市场成为新的热点领域。虽然市场总体有顺风顺水之利,但是在农机市场整体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植保机械市场看似平顺中不乏乱流,加之众多企业也纷纷涉足,这无疑又给植保机械市场增添了漩涡。因此,相关企业需定准方向把稳舵,明确自身优势,洞悉用户需求,紧盯市场动态,精心打造产品。只有这样才能顺流稳进,乘风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