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玉米收储改革让玉米行情一落千丈,玉米价格从2014年每斤1.12元、2015年的1元,跌至目前的0.6元左右。
玉米价格惨跌,按理说,农户种粮信心多数受打击。然而,小编却听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一些种粮大户正准备“逆势”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对走农业规模化发展道路信心满满。
这是为什么呢?
据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介绍,他所在的梨树镇近年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每公顷八九千元,高的甚至突破万元。“玉米价格下来后,包地价格也跟着下来了。现在,一般开价每公顷三四千元。”卢伟说。
由此,玉米价格回落,带动玉米主产区土地流转价格大幅下降,一定程度“点燃”了种粮大户的扩张激情。
另外,今年吉林省玉米产区还出现了一个新词“裸包”,是指除土地流转费外,所有政府补贴也归流出土地的农户。据悉:“现在普通农户更倾向‘裸包’,因为政府补贴和地租是一笔稳定收入。”
“超级”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
公主岭市石丰村的冯俊更是一位“超级”种粮大户。2016年,他在本村流入土地700公顷,又在邻省承包2000公顷土地,全部用来种玉米,除去成本后,全年净赚1300多万元。
据记者采访,这位“超级”种粮大户的秘诀就是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成本投入、科学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叠加”。
1、投入上,大规模采购种子、化肥,可获得农资团购价格;实现超大面积连片作业,可降低大型农机使用成本;测土配方可以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合计下来每公顷成本比“小户”节省3000元以上。
2、产量上,由于实行科学种田,平均每公顷产出干粮2.3万斤,比“小户”产量高出10%至20%,增产的粮食可卖1000多元。
3、质量上,因田间管理精细,又实行籽粒收割、及时烘干,所产玉米质量好,多为一二等优质玉米,每公顷又能多卖出2000元……
冯俊说,有规模就会有效益。2016年,自己平均每公顷粮食销售可得1.7万元,减去租地成本9000元、种地成本4000元,国家补贴都给农户,每公顷利润也还有4000元。今年,冯俊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公顷。目前,他已在本村意向性谈妥3000公顷土地,在邻省谈妥5000公顷土地。为使土地成片,尽管今年土地流转费普遍下降,冯俊仍然给本村农户开出了每公顷8000元的流转价格,国家补贴也都给农户。 “即使玉米价格再低一些,搞规模经营也有赚头。”冯俊估计,如果今年能够实现1万公顷种植规模,自己的玉米总产量将达2亿3千万斤,利润将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在大力实行种植结构调整的当下,规模化种植也许还并不那么明显,甚至部分大户因经营亏损而退出,但两位种粮大户让我们看到,农业规模经营是趋势所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农机市场深刻变革的今天,农机经销商应当意识到农业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用户需求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
当下,农机市场正在悄然改变。随着玉米储改革、土地三权分置等各项政策推行,土地流转的进程将逐步加快,并最终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像卢伟、冯俊这样的种粮大户,他们对农机的需求更偏向大型、有质量保证的机器(这恐怕也是未来农机大型化、集中化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有农资、市场信息、农业生产甚至金融、保险等方面的需求。另外,2017年,作为国三开局之年,售后服务也将是一大需求热点。
因此,建议农机经销商未雨绸缪,多深入了解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变化,减少或拒绝赊销,大力开拓农机“后市场”业务,踏踏实实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力争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