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共享经济:通俗的解释就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别人使用,别人付钱,东西还是自己的,但还能嫌钱,这就是共享经济,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让拥有者和使用者都能得到好处。
近两年共享经济火的一塌糊涂,其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把商界人士刺激的血脉贲张,比如滴滴打车,许多人跃跃欲试,想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整出个像滴滴打车一样的商业模式出来。
这不,滴滴打车的传奇还在空中飘,而另一个共享经济的传奇故事——摩拜单车又横空出世了,且非常被投资者看好,短短几个月,摩拜单车快铺遍全国一线城市了,据说摩拜单车的美女创始人胡玮炜已经获得近十亿元的投资,其公司估值已经超过100亿元。
一个小小的自行车,一个快被淘汰的行业,因为一个好的商业创意而重新焕发活力,如今,骑摩拜单车在年轻人中已经是一种时尚,你如果还不知道摩拜单车,你还没有骑过摩拜单车,那你就是“古墓派”了,会被大家耻笑的。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我们农机人,是傻乎乎的当个吃瓜群众,垂涎三尺地看着滴滴打车、摩拜单车们发财?还是行动起来,在农机行业也搞出一个摩拜农机呢?
据说共享经济有几个特性:有闲置资产,有大量使用人群,边际使用成本低,甚至为零,使用和归还方便,简单易行,互优互利,可持续性等。
笔者认为,农机行业天生就有共享经济的特性,农机产品也具备共享经济的天然属性,我们农机行业也可以整出“滴滴农机”、“摩拜农机”来。
理由嘛,这个事我考虑很长时间了,在这里就和你娓娓到来!
一、有大量的闲置农机
如果要在农机行业搞出和摩拜单车一样的摩拜农机,就需要有大量的农机或农机具,并且许多农机平时闲着没用,在旺季使用效率也不高。
这个在农机行业根本就不是事。据统计,当前国内拖拉机保有量整体超过2500万台,其中机况较好的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超过500万台,联合收获机接近200万台,插秧机50万台,微耕机1500万台,其它的播种机、旋耕机、犁等不计其数,再说也真的没法统计,大家只要知道“很多”就行了。
从使用情况看,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但我敢说大多数农机使用效率连50%都不到,农机行业使用率最高的算是联合收获机,尤其是水稻收获机、小麦收获机这两种产品由于要跨区作业,所以其性能充分得到使用,但其它的产品就差的太多了。
笔者看过太多的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通常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农机资产,大多数农机压根都没有进过地,这么多优质的农机,长期被闲置着,如果通过共享的模式让其充分使用起来,那该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农民之福。
二、有大量季节性使用者
这方面更就不成问题了,农机的使用本来季节性就很强,一般都是集中在上半年的3、4、5月种植季节,下半年7、8月的收获、种植季节和9、10月的秋收季节,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用户会在集中的时间里需要大量的农机。
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得这种集中性的使用情况有所平滑,但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对农机的需求。
我国持续推行了很好的耕地保护制度,18亿亩耕地绝大多数还在种植,南方一年还有二季、三季种植,常年保持着对农机集中而迫切的需求。
三、使用比自己购买划算
这笔账也很好算。一是看农民户均耕地,客观的讲,国内土地集中的速度很快,但截止2016年,国内农户户均耕地也没有超过8亩,这么点耕地,说实话就连一家一户买一台价值3000元的微耕机都不划算;再看农机产品的售价,50马力的拖拉机,二三线品牌也得4万远左右,4公斤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国产的6-9万远,外资品牌达到10-13万元,7公斤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大品牌不低于20万元。
对于国内农户来说,很明显,自己购买农机不划算,租用或让别人来为自己干活却划算的多。
另外,国内还活跃着一大批专业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据我的观点,这些机手自己购买农机也不划算,因为现在无论是购买拖拉机,或是联合收获机,收回成本的时间平均在3年左右,最短也要2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还不如租用别人的机器保险呢。
四、方便存取,方便管理
这方面还真有问题,因为农村村镇之间距离较远,农民居住也很分散,农机存取就不方便,这方面就没法和城里的共享单车相比了,但另一方面来说,农机使用是集中时间,有季节性的特点,农民如果有需要,距离在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应该不成问题,因为农民虽然取机器的距离远,会花费些时间,但是使用时间也长,再说了许多村子里可能是几家人联合起来去租一辆机器回来干活,有可能是干几天活,对于存取不太方便应该也能接受。
如果农村真的出现象摩拜单车一样的共享农机的模式,管理上一定是个难题,这就需要有一个针对农村现实情况的的科学的后台管理系统,但这方面似乎也不是问题,比如大田传媒|农机360网早在三年前就推出了“农机帮”APP管理平台,其中的“嘟嘟作业”就能实现对分解出租的农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