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提高秸秆利用率 形成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发布时间:2017-03-31

全国人大代表、皖北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作为一线农民,特别重视秸秆利用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效发展,农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阶段,粮食作物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同时作物秸秆量也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前用来烧火做饭或养牛的秸秆,如今就地烧掉,每逢麦收季节农村田野漫天灰尘,污染空气,严重影响交通和人们生产、生活。如何提高秸秆利用率,是“三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1.jpg

全国人大代表、皖北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秸秆禁烧力度,每年收获季节,市、县、镇三级政府抽调大批干部,下村组包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死看硬守,严禁焚烧秸秆,用卫星全天侯24小时对地面定位、监控,发现着火点,对包点县、镇、村包点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写出检查,向社会公示。个别村民就说:“要让干部官帽掉,焚烧秸秆最有效,秸秆地里一着火,镇村干部官难得”。官帽一掉,人回家,功劳再大也白搭。因此,靠强迫禁烧秸秆影响干群团结,不能从根本上禁烧。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如何从目前强迫命令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何提高秸秆利用率,使秸秆变废为宝?徐淙祥代表建议,首先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添高效秸秆粉碎机、深翻机,建高标准旱灌涝排农田,使秸秆进行二次粉碎还田,用犁子深翻埋入土中,遇旱再进行喷灌浇水,加速秸秆腐烂还田。要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养牛、养羊、养猪场,使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在粮食生产区以县、市为单位,兴办秸秆板材厂、秸秆饲料加工厂和秸秆发电厂。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