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些年来,农机“后市场”经常被提及,但是真正运转良好的现实案例却很少,尤其是二手农机买卖市场,更是很少有人问津。据笔者判断,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7年或将是二手农机交易异常火爆的起点。
二手农机市场趋向火爆的原因
存量市场已达高位。从2004年开始,农机行业开始进入10年“黄金发展期”,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连年攀升,30%的补贴比例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欲望,拖拉机、小麦机、水稻机、玉米机、旋耕机等主要农机市场趋于饱和,保有量非常高。据专家估计,目前在用的农机设备为3500-4000万台套,如此高的保有量为二手市场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国二”农机清仓。虽然农机排放标准“国二”升“国三”的信号很早就发出了,但是“国三”发动机生产许可牌照下发较晚,还有一些整机企业对市场预估失误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限”过后,很多“国二”农机没卖出去,为避免更大的损失,积压的“国二”新机只能进入二手市场交易。
“国三”农机仍被质疑。众所周知, 从去年12月1日起,“国二”农机就不让销售了 。2015-2016年大多数企业也匆匆推出“国三”新农机,但可靠性仍遭广大用户质疑。再加上“国三”农机较国二价格涨了不少,持币观望情绪明显。相比之下,成熟可靠的“国二”二手农机更受部分用户青睐。
用户购买力下降。为缓解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倒挂,确保“粮食安全”,国家近些年在推行“粮改饲”、收储政策改革等措施。这两年玉米、棉花价格下跌厉害,导致不少地方的农民“丰产不丰收”,农民收入下降,直接导致用户买不起新机器,无奈之下就只能买二手农机。
农机散户退市。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耕作的地块越来越大,作业服务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端、智能、大马力、大宽幅的农机已成为潮流,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作业能力,实力较弱的个体机手正快速让位于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用户。据农机360网的大数据显示,农机用户数量已从2012年峰值的361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14万人。众多“农机散户”已经或正打算退出农机作业队伍,这些人名下的各类农机不可避免地进入二手市场。
利润驱使。传统观念认为二手农机买卖不值钱,买卖的话也挣不了几个钱,毕竟收购价、场地费用、人工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随着农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卖新机器挣的钱比较少,而一些早早试水二手农机的经销商已经摸出“门道”,实际上二手农机买卖的利润并不比新机器差,甚至更高。二手农机成为行业内外人士十分看好的市场“洼地”。
资本逐利。近年来,二手汽车市场异常火爆,引来资本市场对二手市场的关注,与汽车相近的二手工程机械、二手农机自然而然成为关注重点。一些资本投资商便借此机会大举进入二手农机市场,或入股、或控股、或创办二手农机交易平台,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厂家“借力打力”。在农机保有量非常高的情况,一些农机生产厂家的新机销售比较艰难。望眼农机市场一片“红海”,二手市场的突然升温也给了生产厂家不少的启发,于是开始关注和涉足二手农机市场,一方面希望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促进新机的销售;另一方面也通过二手买卖增加收入。
二手农机交易的难点
残值界定。类似于二手汽车,某台二手农机到底值多少钱?二手农机的残值界定,便成为一个很难评估的事。卖家希望价格高一些,买家希望价格低一些,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说最接近二手农机交易的,而且方便操作的借鉴,便是二手汽车鉴定,但是绝大多数地方连二手农机交易市场还不成熟,更别说二手农机残值鉴定人员了。因此,现实中很多交易都是按照农机的品牌、购买时间、行驶里程、作业面积、维修和外观等情况草草定一个价格,只要双方愿意,便可成交。另外,由于国内农机产品质量参差不起,使用2-3年后,残值确认更是一个让人挠头的事情。
售后服务。众所周知,新购农机都有“三包”服务,而且多是由农机经销商提供的。用户购买的二手农机如果在“三包”期之内还好说,可以联系厂家,让厂家提供用户所在地附近的售后服务网点,由服务网点的专业人员上门维修。但是,多数用户购买的二手农机是在“三包”期之外,维修服务由谁来提供呢?如果卖二手农机的是经销商还好说,也能提供一段时期的维修服务。但是,现实中卖二手农机的多是个体农户,不可能提供维修服务,只能是再次降低二手农机价格。
毁约维权。现实生活中,不光有想退出农机行业的人卖二手农机。有些人的农机刚买不久就故障不断,多次维修仍无法正常作业,如果直接就当成废铁卖掉又不甘心,于是利用农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二手农机转卖掉。这样的二手农机被买走后不久,依然故障不断不能使用,有的选择继续转卖,有的买卖双方为此纠纷不断,甚至对簿公堂,但由于交易过程本身不规范,很难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这类毁约维权的逆事真是“谁摊上谁倒霉”。
二手农机交易的优势
不涉及补贴。近一两年农机电商号角吹的那么响亮,但是在现实中仍无法像生活消费品那样真正的交易。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虽然近一两年农机购置补贴比例有所下调,但是大部分农机的补贴比例还在20%左右,个别地区重点补贴的农机产品甚至可以达到50%-90%。虽然农机360网已经探索并出了相对成熟的O2O农机电商模式,但是受现有农机购置补贴办理操作方式的影响,仍有一段路要走。但二手农机就不涉及购置补贴问题,交易方式相对简单。
价格低廉。人人皆知,二手农机要比刚出厂的新机价格便宜很多。尤其是小麦收割机等农机,经过第一年的使用磨合之后,第二年的作业效率甚至会比新机还要好一些,但是价格却比新机便宜不少。如果买家运气好一点,买到“八九成新”的二手农机,在当年就可能收回成本甚至盈利。
笔者的建议
给农机用户的建议。要选择一个靠得住的二手农机交易平台,比如大田农社旗下的二手帮,在手机端就可以方便买卖二手农机,轻松查看机器的照片、购买时间、行驶里程、作业面积、价格区间、原机补贴价格等信息。二手农机交易成功后,一定要去相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一定要签署书面合同,将各类事项尽可能详尽的写在合同书中,以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
长按二维码,进入大田农社二手帮
给农机经销商的建议。借助二手农机交易市场的历史最佳时机,拓展农机“后市场”。将原本以销售新机为主的单一业务模式,调整为售前培训、农机销售、农机贷款、农机保险、二手农机交易、零部件供应和维修保养等多元化业务模式,增强经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给农机生产企业的建议。二手农机市场就像一面镜子,企业产品质量好坏和品牌的含金量在这里一目了然。随着二手农机市场的快速升温,二手农机的残值率越来越成为大家购买新农机的重要参考因素,一手、二手市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笔者希望厂家在农机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上要下足功夫,不能存侥幸心理,毕竟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和维权体系不完善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未来的农机用户更加专业,购买力更强,议价能力也更高,如何更好地服务专业用户,是每家农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结束语
2017年一季度刚刚过去,农机市场不景气的局面或许只是开头,要想在农机行业继续存活并走得更远,就必须谋变。一扇窗缓缓关闭的时候,或许另一扇门正徐徐开启,所大家要看清局势,抓住时机,积极行动,才能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