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公路变晒场,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17-06-18

麦收季节,很多乡间公路变成晒场,不仅影响交通安全,也增加了粮食损耗。如何解决?

记者近日下乡采访,针对这种现象到武城县进行调查,发现加快小麦烘干机的推广应用,是解决之策。

乡间公路变成小麦晾晒场

每到麦收时节,部分地方乡间公路沿线的农民为了方便,直接将小麦摊到公路上,把公路当成了自家的“晒粮场”,不仅影响了车辆正常通行,也埋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王德坤是淄博市张店区一家企业的货车运输司机,常年在全省各地跑业务。他说:“一年有两个时间段,跑运输会比较小心。一个是六月收冬小麦,一个是九月收玉米。两个时间段,乡间公路基本就变成了晒粮场。”

王德坤说,哪个地方都有。

6月7日,记者在采访路途中看到,晒粮公路一般都是在邻近村庄的乡间公路,比较方便。

王德坤表示,乡间公路虽然过往车辆较少,但是往往车速都会比较快。他说:“通常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晒粮会占两条车道。而公路晒粮最危险的行为是,为了使自己的粮食和别人家的分开,村民会在小麦周围放一些石头、木头等障碍物。”

记者从在路边晾晒小麦的部分村民处了解到,他们大都知道不应该在公路上进行晒粮,但是公路晒粮也是没有办法,因为现在村里能晒粮的地方越来越少。

有的农民说,小麦的收获期短,就怕变天。为了防止小麦霉变,需要趁着好天气赶紧晾晒。

另一位晒粮的农民说,去年自己家种的十亩小麦,因为干旱只收了七千多斤麦子。就这样,“村里没地方晒,家里院子又晒不下,村边公路最合适。”

很多农民知道有交通安全隐患。有的说,挑一个车少的地方就行,再说司机看到有晒粮的肯定会减速的,不会造成危险。

普通农户也选择烘干

6月7日16点31分,记者在德州市武城县众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老厂看到,正准备卖粮的农民的农用三轮车,已经在公路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公司负责人耿兆江表示,当天已经收购了600吨冬小麦,超过了老厂15台烘干机每日烘干500吨的负荷量。“从最初上烘干机,粮农嘲笑自己浪费钱,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粮农自愿将粮食卖到公司,用了三年时间。”

粮食晒得好不好,这关系到种粮户的粮食能不能卖上好价钱。

记者在武城县采访时,有的村民坚持认为自己晒的粮食能卖好价钱,也有村民认为把潮粮直接卖给有烘干设备的合作社更合算。

小麦烘干到底合不合算?耿兆江算了一笔账:今年12.5个标准水分含量小麦的收购价是每公斤2.32元。假设30个水分的潮粮收购价是1.74元,按一亩地能收550公斤小麦计算,收入957元。按照12.5个标准水分含量的小麦卖,算上小麦减量约100公斤,一亩地小麦能卖1044元。

耿兆江说,一般路边晒小麦很难达到12.5个标准水分,可能14个水分或者更多,也可能10个水分或者更少。他说:“不管是多还是少,都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影响农民的粮食收入。”

他表示,实际上小麦在九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割,如果小麦完全成熟收割每亩会减产50斤左右。

2014年下半年,耿兆江陆续购买了15台烘干机,开始做起粮食烘干的业务。他说:“刚开始,大家都嘲笑我说,粮食都是自然晒的,都等着看我笑话。”

他说,现在,老厂15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行,一天可以烘干500吨粮食,已经不能满足周边农民的需求,刚刚建起的16台烘干机的新厂,已经进行试运行阶段,应对即将到来的收粮高峰期。他说:“三四天的时间已经收了2000多吨小麦。”

据耿兆江介绍,2016年10天的麦收周期内,15台烘干机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一共烘干了5000余吨小麦,大约占了他所在乡镇李家户镇冬小麦总量的六分之一。

7日18点15分,刚刚用联合收割机收完自己小麦的甲马营镇北王庄村一位村民,将小麦送到了武城县泰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检查粮食,确定粮食水分,上地磅称重,一整套流程下来,刘新福就把收割的小麦卖掉了。他说:“自己晒和直接卖掉差不了多少钱。再说,现在晒粮都很费事,直接卖掉还不耽误自己出去打工。”

刘新福在德州市做建筑安装工作,一天有200元收入。他说:“以前,在家里打粮、晒粮、播种玉米至少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次在家待三天,就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多挣几百块钱。”

泰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久表示,现在卖潮粮过来烘干的散户越来越多,有的家里种了三五亩地小麦也送过来。“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直都会有粮户过来卖小麦的,今天到现在已经收了150吨小麦。”

小麦烘干有优势但亟待推广

在众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单独烘干粮食只是公司业务中的一小部分。

耿兆江说,如果只是选择单独烘干,烘干的费用在每斤小麦4-5分钱,烘干1000公斤小麦的费用在80-100元。

他说,看起来粮农的收益减少了,但如果计算上人工费用,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

陈文久告诉记者,烘干小麦的利润为每公斤4分钱。他2015年公司购进4台30吨的烘干机,加上建厂费用,投资400万元左右,购机国家补贴35万元,所有成本大约两年时间就可以收回。

在甲马营镇,丰茂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志则表示,在自己的合作社小麦并不需要进行烘干。他说:“目前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所有种植的冬小麦都会在14个水分的时候进行收割,小麦的品质能够得到保证。”

武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高洪岗表示,全县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10余家,其中24家拥有烘干设备,一共有各种型号烘干机72台,总数占德州市的40%。

武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王建峰说,2016年底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63.4万亩,按全县所有烘干机的运行能力,40%的冬小麦能够实现烘干。2016年麦收,通过烘干的实际数据为20%,今年有望更高。

陈文久的公司周围村庄耕地较多,他说,现在种粮农民对小麦烘干的接受程度在提高,尤其是家里青壮年在外打工挣钱的,直接卖掉省事。

王建峰认为,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耕、种、管、收的机械化管理,但是目前收割之后的环节机械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他说:“粮食烘干是粮食种植规模化的要求,同时对于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的减产、保证粮食品质都有较大的优势。”

高洪岗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国家对烘干机进行农机补贴。2015年,烘干机成为农机中重点补贴对象。他说,烘干机补贴原则上不超过30%,目前常见的30吨的烘干机的补贴在76950元。

6月7日,耿兆江收到了千吨的订单。他说:“粮食品质的保障,让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找我们下订单。” (本报记者 王召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