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首届粮食烘干设备技术与行业发展峰会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记者就“我国粮食烘干设备市场需求变化与发展”相关内容同,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烘干设备分会会长、中联重科农机板块副总经理胡学军。其间,胡学军做出了“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及设备正在向成熟期跨越”的判断。
在胡学军看来,作为“责任工程”,粮食烘干机械受到国家及地方在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现阶段,我国粮食烘干机械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单机吨位日益加大,高效率、智能化成为主导;制造企业也将由私营作坊向工业化大生产模式转变;而品牌化竞争日趋明朗、向大型制造企业集中的特征已经显现。”
现状:向成熟期跨越
胡学军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约为5亿吨,然而粮食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其中,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的霉变、发芽等损失就有5%左右,每年约2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粮食烘干设备产业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战略意义。”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有烘干需求,水稻、玉米、小麦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大豆、油菜籽及果蔬、药材等经济作物。数据显示,水稻、玉米、小麦的达到安全储存要求的含水量分别为14%、14%和12.5%以下,而经济作物的要求则更低。
2017年上半年,在整个农机市场跌入“谷底”的大背景下,烘干机市场则成为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累计销售烘干机9.86万台,同比增长37.33%。在粮食烘干领域中,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粮食种类的烘干装备,2017年预计全年需求量较2016年增长30%以上(低温循环烘干机),约18000台左右。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份及东北市场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大烘干机的补贴和推广力度,年均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
“现阶段,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快速增长,市场容量不断增大,尤其是各地补贴政策力度支持粮食增收,极大地刺激烘干机市场需求。”胡学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我国烘干机行业尚在成长过程中,仍不规范,市场发育不均衡、自身购买乏力、品牌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敏感性过强、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困扰着行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有400多家,很大一部分厂家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系统思考,专业从事研发的比较少,主要都是靠相互模仿,与国际产品技术差距相差较大。对此,胡学军表示,“烘干机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相信国家会逐步出台政策进行整合优化。”
趋势:向智能化迈进
胡学军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把目标转移到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国内的烘干设备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发展的思路要在设备的大型化、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设备表面处理质量、耐腐蚀材料的选用上下功夫,开发多功能组合机,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延长。他还表示,烘干设备分会作为行业协会,“要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间技术交流,吸收最新技术成果,加速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
“应用先进测控技术,实现干燥过程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是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胡学军介绍说,“另外,烘干机产业发展趋势还将聚焦于高温、快速处理大批量高水分粮食的技术,节能和能量综合利用,环保型烘干机及热源等研究方向。”
他还特别强调,加快粮食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十分有必要,有利于解决生产企业多、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问题,使粮食烘干机械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推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带动全行业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竞争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粮食烘干设备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客户需求的产品形态从单个烘干机械发展到配套烘干设备,再到烘干储运一体化成套烘干工程。他以中联重机举例,其谷王粮食烘干中心均配套辅助工程,包含湿入料斗、湿谷仓、提升机、链运机等设备,“一整套解决方案让用户使用更方便、经济效益更高”。
建议:向规范化引导
在谈到下一步发展建议时,胡学军表示,当下我国粮食烘干机械产业快速成长,需要来自于市场、行业、社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悉心呵护、管理看护与浇灌施肥。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解决粮食烘干中心土地和用电问题,特别是土地这一制约粮食烘干中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将是关键。”他提出。
胡学军还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金融扶持、宣传引导、典型引导”等方面加大粮食烘干产业的支持。其中,政策扶持角度,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更有效的倾斜,尤其是对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项目的扶持,推动烘干机产品技术快速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典型引导,则要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新兴农业组织购买使用粮食烘干设备实行优先补贴,追加补贴等特惠政策,并通过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粮食烘干机市场快速发展。
“前景看好,道路曲折。我国的谷物烘干装备产业发展还处于非规范性发展阶段,前路充满压力和挑战,要迈向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丰收做好保障。”胡学军对中国的粮食烘干设备产业的未来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