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业总体处于向农业2.0过渡时期,即由人工劳作、个体化经营向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转变,但受传统耕作模式及田间管控的影响,我国农业还存有很多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当前我国农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偏低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近期网络曝出的1个美国农民等于100个中国农民,虽有蓄意夸大之处,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确确与发达国家存有巨大差距。
2.田间管控缺乏科学指导,农药、化肥滥用严重。
造成农业生产资料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抬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严重降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进口玉米与本土玉米价格倒挂亦是如此。
3.小地块、个体化分散经营,严重限制了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适于大规模、整体化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控的环境友好型管控措施的应用实施,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避险能力的发展。
这点在需要统防统治的易流行易爆发病虫害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2017年8月份吉林玉米三代粘虫大爆发,田间百株虫量达200多头,此次粘虫爆发为害面积大、发生程度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无非两点而已:①二代粘虫点片发生,发生量虽高于常年但未引起个别农户重视,未给予防治;②三代粘虫爆发期玉米秸秆高大(普遍植株高度在2.5米以上),农民自家喷药自救已不现实,有防治能力的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数量少且挨家逐户确定土地面积、签订协议耗费了大量虫害黄金防治时间。
4.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还以50及60后为主,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年龄偏大愈发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这辈人的子女多数由于大学扩招、市场经济景气等影响已开始在城市生活,留在农村的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近10年中国有可能爆发“农田无人愿种”的尴尬境地!
在上述农业大背景之下,国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计,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新型环保机械及技术的应用,我国农用航空器产业或称之为航空植保业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有6000多架农用无人机,这一数据远高于被称为无人机喷药第一大国的日本登记在册的2400多架无人机,涌现出了像安阳全丰等一批优秀无人机企业。
由于政策端、市场端的利好及资金技术端的突破,虽然我国航空植保业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已进入跟随、赶超的发展快车道。
专业化植保飞防服务组织优势
以航空植保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化飞防农业服务组织较传统的小地块、个体化经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节省农业生产资料。
农药喷洒植保无人机采用超微容量喷雾技术,不仅较传统的背负式喷雾设备做到节水80%、节药40%,而且喷出的农药粒径仅为传统背负式喷雾设备的1/10,沁润性、展布性更好,真正做到少喷药还能效果好。
2.作业效率远高于人工。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远远高于人工,像全丰植保无人机每架次10-15分钟可喷洒20-25亩田地,一天作业面积达400—600亩。具有效率高,效果好,不收地面环境限制等优点。
3.大幅降低作业难度,田间可管控时间大大增加。
传统玉米田有效田间管控时间在玉米大喇叭口前,之后玉米茎秆高大传统管控作业方式很难发挥作用,发生病虫害之后基本“看天吃饭”,而全丰植保无人机属于遥控设备,飞行高度2-4米,喷幅宽度可达5-6米,作物的顶端、中部、下部均可受药,可达到全植株覆盖,对于高杆作物效果很明显。在时间紧张的高杆作物施药时期,一架飞机可取代90名劳动力。
4.人药分离,作业更安全。
虽然国家已经禁止了大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但每年因农药喷洒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植保无人机实现了人药分离,远距离遥控作业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操作人员与农药的接触,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安全放心。
5.专业化服务组织有专家团队,病虫害防治更易抓住适期。
病虫害的防治黄金适期一般在病虫害的发生初期,而此阶段病症表现并不明显,如果没有专业的技能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很难发现,等作物病虫害发展到肉眼易见的阶段早已错过了关键的防治适期。
6.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这点在需要统防统治的易流行易爆发病虫害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2017年吉林玉米三代粘虫大爆发,田间百株虫量达200多头,此次粘虫爆发面积大、发生程度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施药工具是关键,三代粘虫爆发期玉米秸秆高大(普遍植株高度在2.5米以上),农民自家喷药自救已不现实。
7.大面积统防统治,飞防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2016年仅沈阳市针对玉米单一害虫——玉米螟的统防统治面积就达到528万亩,如此之大的防治面积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仅靠人工作业且在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的今时今日是不现实的。
政府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虽然无人机飞防有众多有利之处,近年我国无人机产业也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航空植保业发展之路走的并不顺畅,这主要是因为合作模式桎梏下造成的市场蛋糕偏小,多家服务商低价竞争造成死伤。航空植保业目前的现状,不仅不利于政府推进新型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也不利于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
对此,政府应当发挥好“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创新航空植保业发展模式,引领无人机飞防业健康发展。
一、 以补贴促进飞防无人机健康发展问题
1.开展补贴试点。
目前无人机还未列入农技购买补贴之列,农民购买无人机没有补贴。应开展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积累了经验,加快推广。
2.推进飞防作业。
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等项目,大力推进包括植保无人机作业在内的病虫统防统治。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作业补贴方式,加快研发推广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操作简便、防效更好的飞防无人机,促进飞防无人机健康发展。
二、关于提倡专业化服务问题
农业部一直重视并扶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1.建立示范基地。
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构建农技部门、服务组织、农药(械)企业、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服务机制,积极示范推广全程承包、阶段承包、代防代治等服务模式。
2.扶持专业服务组织。
支持专业化的植保服务组织。近年来,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开始兴起并真正在统防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像由全丰航空植保打造的标普农业就是专业化植保服务平台。标普农业有自己的维修维护体系;有一个严谨的植保体系,做前期方案探索,首先是药害测试,接着是防效测试,有了数据方案才在飞防那个上应用;有跨区域作业体系;有植保效果测评体系。这些体系,将引领植保作业朝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3.完善保险制度。
农业部正会同国家空管委、中国民用航空局研究制定《关于规范促进农用植保无人飞机推广应用的意见》,要求生产企业确保售出产品已投保财产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并建立务实、便利、有效的农用植保无人飞机操作人员培训考核体系,确保飞行作业安全。下一步,农业部将支持植保无人机企业和农药生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共同组建专业性服务组织,推进智能植保无人机专业服务,积极争取将植保无人机作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
4.植保无人机企业主导、政府参与的PPP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地将企业与政府的优势有机协调统筹成一体,既发挥了无人机企业技术及服务优势,也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基层动员协调能力,如果使用得当,将极大的促进航空植保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