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人的自信不知何时没了,仿佛原有的激情都已在盲然中磨灭,成为当下农机人难以启齿的心病。其实年初同行们早已对今年的农机市场下行心里有预期。在国二与国三发动机的切换、补贴额度缩水等冲击下,市场下滑在绝大部份农机人意料之中。大家默默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信心仍然十足,总以为大农业、大农机、大市场是农机人永不换季的风景区。殊不知原有的自信,自以为一层不变的好运,并非文人墨客们写的那样。
事实告诉了市场:你的能力再大,水平再高,本事再强,面对疯狂了十年的农机市场,无论你怎么做,总好像还是欠缺了点什么,只能是企图以扩大经营品类弥补市场不足,如烘干机、施肥喷药机、无人喷药机等。
一、烘干机市场乱而无序
2017年没有一个农机人不看好烘干机市场,烘干机简直成了农机人的救命稻草。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将烘干机市场看成了2017年农机主战场。的确,2016年的春阴秋雨让烘干机老板们如鱼得水,让同行们看到了深山云雾藏宝的地方。这让新一轮的农机主战场,毫无意外地转向了烘干机。
笔者不敢说一哄而上是中国人的特色,但说这是农机行业的特征一点也不为过。无计划的生产,无节制批地安装,无限额的补贴,扶贫,全额拨款等政府项目,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但这些好事并非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无序竞争成为烘干机市场拔地而起地一道秀丽风景。
然而,今年的烘干机市场实际情况到底如何?笔者不是认为,而是负责任地说:(1)上半年没有几家烘干机老板赚钱的。具体原因是天气“不帮忙”,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麦子在田间地头早就没了水份,太阳公公略露一两个笑脸,麦子就颗粒归仓了。烘干机老板们将唯一的希望,寄托于秋收的天气变化。如果秋季再天高气爽,想发烘干机财的可能性就难说了。
(2)赊账销售风险大。烘干机老板赚了钱,事情都好办。如果亏损了问题就来了,很多烘干机厂家为抢占市场,采取“三、三、三、一”的结算方式,即:订机预付30%,货到30%、试机30%,另10%两季后作为质量保证金。而事实上有些生产企业不要钱安装,有些用户交了30%后,就来个货到地头死,连下货找铲车的费都要厂家出,否则,有各种理由拒绝收货要求退机。
厂家的无序竞争,拚的不是低价与赊账而是存亡。最痛苦的就是烘干机生产企业,凡是赊账的风险无处不在,等待的将是血本无归。现实中赊账的用户很少上规矩,按合同约定时间还钱的,拖上几个月兑现的,都是有素质的老板。不讲道理的大有人在,缺钱理就多,你不动真格,他是不会付钱的。加之,政策的重点偏扶,项目资金不断加码,日产1000吨烘干房,一个接着一个批量拨地而起,有本事的不要钱连烘干房都是政府全包。而不知深浅,老实巴交的土财主们,拚命攀比,用血汗钱赌成败。规模小成本高与地方,借名种地的公务员去拚地盘,抢市场最终拚的不是抢的市场而是命。
二、施肥喷药机杂而无味
施肥喷药机在农机整体市场大幅下滑的201 7年,同时也被农机人看好。问题是,生产企业成了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流通企业成了敌后武工队,分不清谁是“皇军”谁是“国军”。
施肥喷药机的产品质量成了百姓质疑的焦点。一些家庭作坊,既保证不了产品质量,也保证不了服务,他们唯一保证的是现金进货。这一点施肥喷药机厂家的做法,比任何一家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做的都好。原因:
(1)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比誰都清楚,赊账就相当于赊命。他们自己都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又如何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他们是典型的跟风企业。在比较中不是人们说的那么差,如:yongjia、zhonghe的产品还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关键的问题是,施肥喷药机的门槛,比大拖门槛还低。笔者去过很多施肥喷药机作坊,很多小作坊连一个象样的车间都没有,更谈不上生产没备了。他们能顺利拿到推广证书的确是本事。当然,合格证都是厂家自己电脑加工的。就这样的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进国家补贴目录。笔者认为:这不是“家庭作坊企业”的错,是我们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不严谨。应验了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许可证、推广证、合格证。而最关键的是合格证,都由企业自主发放,成为一层不变的历史习性,中国的农机产品永远在推广的路上。其实许可证、推广证,只能证明政府职能部门认知,认同。产品的合格证才是产品本身的关键所在。
(2)数年前施肥喷药机还没有象现在这样普及,笔者就觉得施肥喷药机的价格与产品实际成本不成正比。个人感觉到施肥喷药机的技术含量和成本,无法同收割机相提并论。但过去的药水施肥机的价格比收割机还贵,明显的差异,突出的问题却没人去监管。而过去笔者在展会上看到的四十几万、二十几万、十几万的施肥药水机,现在价格还剩下几万元一台,这就成了农机人的故事和笑话。
三、无人喷药机雷声大雨点小
记忆中的无人喷药机,十多年前展会上,就能看到这种似同玩具,又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不过当时的最高标价,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在四十万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人飞机的实际价格,从四十万下降到7万元左右。十多年来无人机市场,厂家宣传,推广,试验。除了价格降幅变化较大外,市场并无明显起色。
那么:无人喷药机应如何定性?是发展方向还是玩具?是科技创新还是难以实用?是前景广阔还是劳命伤财?目前为止还很难说得清楚,尚无牛人敢盖棺定性。那么稳妥地回答:唯有用时间验证。当前农机市场上,无人药水机成为一种新型农机具,到底是骡子是马还无定数。
(1)国企研发团队试验、研发、推广并无大碍。不是个人的血汗钱,亏损是国家的,投入是政府的。
(2)私企不是说不能开发,只是当注意成本和成功的概率。
(3)对代理商而言,笔者上半年也接触过数家“知名”企业,谈了数月,合同签了又改,改了又签,最终笔者,还是非常识趣,认为不具备经营无人机的能力,既不想让自己晚节不保,更不想去忽悠百姓,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出。
笔者认为:农机市场越难越应稳妥前行,连自身都没有把握,更何况农民兄弟,又如何去操控使用。
以上是个人对2017年农机市场变化中,大家在精控库存、让利促销活动的前提下,采取扩大经营品类,弥补常规农机具产品饱和下滑所釆取的一些措施。尽管大家的想法很好,做的也非常努力,但也不是每个农机人釆取措施后,都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的,市场的变化不是以农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笔者对市场的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全面、客观,敬请同行道友们批评指正。
文章作者:童国祥。
利益相关:童先生系东南某省农机经销商董事长,文章观点仅代表童先生的个人观点,与其旗下企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