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国际农机展过去一周,但风头依然不减,各大企业、媒体都对这次展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回顾。
国际农机展展后总结
在农机展上亮出新产品,展示新技术,对于各家企业来说,是个绝佳机会。但展会规模太大,如何让自家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各个企业也是费尽了心思。去年以来,烘干机在农机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逆势上扬,销售量突破了两万台,着实火了一把,而这把火也蔓延到了这次展会上;在展区的另一边,某农机公司咨询台前放了两个土豆,其中一个重量达到3.2斤,让路过的人忍不住过来咨询土豆的品种,该公司负责人笑着说:“这不仅是良种的作用,也是良机的作用。”
饲草料机械发展迅猛
随着“粮改饲”政策的实施,饲草料机械发展一路高歌猛进,青饲料收获机市场成为农机市场为数不多保持继续增长的黑马。本次展会上,记者走访多家参展企业得知,目前购买畜牧设备的用户大多是合作社、大型养殖场和饲料加工企业,一般牧民家庭不具备购买高端设备的经济能力,高额的生产成本制约了畜牧机械面向更广阔的用户群体。这也说明,未来畜牧机械的发展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企业的自主革新。
水稻插秧机或卷土重来
水稻插秧机最风光的时期是2007年-2012年,那几年插秧机行业的火爆程度一点都不比后来的玉米收获机、烘干机等明星产品差,但近几年插秧机比较消沉,少被关注。但时隔5年之后,在今年的全国会上,水稻插秧机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未来烘干机市场将保持高位运行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会上,粮食烘干设备作为农业机械中初露锋芒的朝阳产业受到了众多与会专业人士的瞩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在2017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烘干机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调查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累计销售各种烘干机1.48万台,同比上涨39.19%。不难看出烘干机行业未来上升的趋势。
继阿里巴巴发布“城市大脑”和“工业大脑”之后,10月26日,中国首个农业全产业链人工智能工程“农业大脑”在湖北武汉正式发布。
打破旧格局: “农业大脑”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据悉,“农业大脑”平台是基于农业全产业链传感矩阵的人工智能决策体系,将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数据支撑。工程完成后,平台将成为中国应用最广并能够调配农业生产的超级人工智能。相较而言,人脑无论是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处理量,还是决策的科学性,都无法望其项背。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同时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走出去”战略成为国策,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需动力。企业就更应该将如何“走得出、走得稳”作为首要思考的问题。
亚洲国家驻华使节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
亚洲国家驻华使节圆桌论坛旨在发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和优投三大平台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服务的优势,用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
安丘市凌河镇率先完成了当地生姜甲基溴淘汰,目前98%以上的生姜种植农户采用氯化苦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后,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15%,作物增产30%以上,生姜平均亩产达到18000斤以上。
未来我国将全面禁止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0月26日,农业部在山东安丘召开的甲基溴替代履约与土壤消毒技术现场交流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氯化苦土壤熏蒸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推广”和“生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农民直接使用高毒农药的风险,保障了公共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且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