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美两国元首夫妇8日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茶叙时,特朗普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习近平夫妇夸奖阿拉贝拉中文水平进步,称她是特朗普的骄傲,是中美友好的小使者。
在视频中,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的歌曲歌词为——“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肥大……”这首歌曲名为《我们的田野》,已传唱60多年。
在这美丽的田野上,中美农业合作出现了那些新动向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仔细盘点一下近期中美农业合作的新亮点吧: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圆桌会议在杨凌举行
日前,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圆桌会议在杨凌顺利召开。近年来,陕西省为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加强与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中美内布拉斯加农业科技园项目在杨凌的成功落地,也将推动双方在大型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国能够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圆桌会议这一平台,继续在农业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科技人员往来和科技成果创新共享等方面扩大交流,增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美内布拉斯加(杨凌)农业科技园是陕西省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友好省州合作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9日开工建设,该园区占地950亩,园区将重点展示美国大田节水灌溉设备、农业机械、作物良种、粮食存储设施及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及美国农场标准化管理,由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管理方案和科研技术支持,陕西大唐种业公司具体承建运行,园区将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场管理方案、技术流程,建设成为我国农场标准化管理的典范和模板,进行复制推广,引领我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专家解读中美农业贸易未来前景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每年的出口额约400亿美元。美国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水稻、花生、烟草、马铃薯、燕麦、柑橘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谷物用来出口,玉米更是达到七成。
美国农产品以物美价廉著称,那么美国的农民收入如何呢?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实行对农业补贴的政策,农民的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补贴。但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美国农民的收入只有其他职业收入平均水平的60—70%,美国的农业人口也在不断地流失。
为了保证农民利益,美国政府极力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当然成为美国主要的出口对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中,有15%进入了中国市场。
1999年4月,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而且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的是配额管理制。在配额以内进口的粮食关税税率很低,而配额以外主要粮食品种的税率则非常高。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田志宏认为,中美农业贸易合作具有一定的单向性,相比之下,基本以中国进口为主。而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主要与两国的资源条件差异、中国的消费需求和对外开放政策相关。
田志宏:中美农业贸易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基本以中国进口为主。
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两国资源条件。美国有丰裕的耕地资源,农场生产规模大,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中国的农业用地、用水资源相对紧缺,农户经营规模有限。中国进口产品以土地密集、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的产品为主,是美国的优势产品;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第三,中国实行坚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高,比如农产品进口关税低。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华存在贸易逆差,也就是进口中国产品的价值,要远高于出口的。这种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存在差异。所以,以牛肉、大米、大豆、棉花为代表的农产品对华出口,是减少美方贸易逆差的重要一环。
那么,中美农业贸易的未来趋势是什么样的?中美双方又该如何实现农业贸易的互利共赢呢?
田志宏:中美双方发展贸易的空间都较大。
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也会给美国生产者带来收益增长和经济福利增加,有利于双方的市场稳定。
中美双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中美农业贸易,中美“百日计划”是两国贸易的新开端,主要目标是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其中就包括解禁美国牛肉、禽肉对华出口的内容。
中美两国目标是实现贸易的稳定。然而,获得贸易交换的利益,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处于优势一方的美国。
其中的关键,是美国如何在贸易及相关政策上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实现双方的食品安全体系互认,同时减少美国政府干预,获得公众认可,从而保证贸易的高效开展。
来源:大田传媒|农机360网 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