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清洁取暖规划发布,“2+26”重点城市秸秆清洁炉具迎来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18-01-01

 

640.webp (8).jpg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军委后勤保障部制定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旨在提高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640.webp (9).jpg

规划指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供热系统平均综合能耗降低至15千克标煤/平方米以下。热网系统失水率、综合热损失明显降低。新增用户全部使用高效末端散热设备,既有用户逐步开展高效末端散热设备改造。北方城镇地区既有节能居住建筑占比达到80%。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煤供暖清洁化,形成公平开放、多元经营、服务水平较高的清洁供暖市场。

规划还提出,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最为严重,“2+26”重点城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且所在省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实现清洁取暖。在“2+26”重点城市形成天然气与电供暖等替代散烧煤的清洁取暖基本格局,对于减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2+26”重点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要达到90%以上,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含中心镇)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40%以上。2021年,城市城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60%以上。

规划指出,要因地制宜选择供暖热源。到2021年,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其中中深层地热供暖5亿平方米,浅层地热供暖5亿平方米。到2021年,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其中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供暖面积10亿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热电联产供暖面积5亿平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面积5亿平方米,生物天然气与其他生物质气化供暖面积超1亿平方米。

规划还强调,加快天然气供应能力建设。多方开拓气源,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完善法规。

清洁供暖,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清洁供暖方式主要包括燃气供暖、电供暖、生物质能供暖和地热供暖等,而核能供暖也已“露面”。通过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全国范围内的供暖清洁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供暖能源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