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作业,气象因素举足轻重,不仅影响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也对作业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气温
首先,气温会对无人机的电池产生影响。一般无人机使用的锂聚合物电池对温度较敏感,温度太低会导致锂离子的活性太低,导致电池电量放不出来。
而温度过高就可能对电池内部的隔离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导致电池报废,因此,在使用一般锂聚合物电池是一定要注意作业温度与电池的温度。
自动加热功能 可杜绝冬日晒电池
其次,温度影响无人机植保作业的效果。高温会导致喷洒药液的挥发,造成喷洒浓度加大与喷洒不均匀,也会加速部分农药的分解从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并且,粒径低于90μm的药液雾滴,会因为挥发而无法沉降到作物表面,降低农药利用率并污染环境。
此外,从作物来看,高温时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易引发药害,低温时作物的新陈代谢缓慢,施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从害虫来看,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害虫活动,造成害虫在植株下部、叶背等处躲避高温或不取食,同样影响防治效果。
天麒V02喷洒后的冬小麦 温度20℃
因此,推荐的无人机作业温度为20~30℃,低于10℃或超过35℃不建议进行无人机植保喷洒作业。
空气湿度、雨、雾
对无人机本身而言,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无人机的定高、信号传输等。对喷洒效果而言,湿度过低,易影响药液沉降,此时建议使用飞防助剂,抗蒸发,促沉积,从而加强农药利用率,增强药效;湿度过大时,药液容易在植株表面形成药滴而滑落,影响防治效果。
雨天或在喷洒后下雨,可能冲刷农药,影响药效。不同种类的农药对作业时间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植保作业后4小时内下雨,应重新进行防治。
在雾天,无人机喷洒的农药能与空气中的雾滴相结合,影响药液沉积进而影响作业效果,并且雾也会影响飞手对无人机的观察。
因此,在湿度骤变、雨、雾等天气不建议进行植保作业。
风况
植保无人机的抗风性和无人机本身的特点有关,风会造成植保无人机在空中频繁的调整姿态,增大耗电量。此外,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风会造成喷洒的药液大量漂移,引发安全隐患并降低作业效果。
因此在有风的情况下,必须要根据风级来确定是否可进行作业及飞机飞行的高度与速度。
光照
光照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不大,但强光会加速部分种类农药的分解,降低药效,此外,植物在光照强的情况下,新陈代谢加快,气孔张大,对农药吸收也会更快更多,易产生药害。
部分夜出性害虫在白天强光情况下栖息隐蔽,黄昏时才出来活动,在强光时施药,对靶标的伤害远不及黄昏。
天麒V02的夜航功能延长施药的时间跨度
天气真心不好将就,因此植保作业要随时关注作业天气,从整体作业效果出发,才能保证更优的作业效果。
天麒科技
以植保无人机为切入
致力于提供智能农业解决方案